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南海仲裁爭面子 中美難建共同朋友圈

2016/7/12 21:1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北京12日電)南海仲裁結果今天出爐,北京不接受的反應毫無意外。為對抗美國,北京動員數十國支持本身立場,形成一場面子之爭,但南海問題依舊未解,反而使中美更難培育共同「朋友圈」。

南海仲裁喧鬧3年多,隨著裁決結果出爐暫時劃下句點。中國大陸主張的南海「九段線」被認定沒有法律依據,包括太平島在內的南沙島礁全被認定為「岩礁」,使大陸主張的島礁無一能產生專屬經濟區(或稱專屬經濟海域,EEZ)。

大陸對此當然早有準備。仲裁結果公布後,北京當局隨即重申「不接受、不承認」的立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強調「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大陸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不受南海仲裁案裁決影響。

北京將南海爭議定調為領土主權之爭,涉及一寸都讓不得的「裡子」,因此打從一開始就拒絕參與仲裁。加上常設仲裁法院(PCA)缺乏強制執行機制,美國過去也有拒絕執行仲裁的案例,北京不理會裁決是意料中事。

不過,北京抵制仲裁的理由始終停留在常設仲裁法院無管轄權,在「九段線」爭議上,如何處理北京主張在南海享有「歷史性權利」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缺乏相關規定的矛盾,北京卻一直未拿出詳盡的官方論述。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向中央社表示,大陸外交部針對仲裁庭沒有管轄權提了一些理由,對中菲兩國爭端一系列「基本問題」卻沒有成套論述,始終未形成系統性的法律論辯,這點「很可惜」。

既然選擇不上仲裁庭辯駁,北京就只好另闢戰場發動輿論攻勢爭「面子」。

北京當局從常設仲裁法院2015年10月決定受理時的冷眼旁觀,到近幾個月積極透過外交管道匯集支持力量發聲,反制美國施壓,策略明顯改變。

習近平6月中出訪中東歐,在塞爾維亞發表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聯合聲明時,塞方「順帶」提及支持北京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俄羅斯總統蒲亭6月下旬訪問大陸時,也以促進國際法的雙邊聲明「迂迴」支持北京。

這便形成了北京在南海問題上頻頻鼓勵域外國家表態支持本身立場,卻又反對域外國家插手干涉的奇特現象。

面對上述質疑,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中共黨委書記李國強5月在一場南海問題講座上是以「混淆事實」回應,強調兩者有別,俄羅斯等域外國家雖表達政治立場,卻不像美國是以政治、軍事手段實質干預南海問題。

南海仲裁結果出爐前夕,北京宣稱國際上已有60個國家支持大陸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儘管遭美方質疑,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仍說,一直在「造謠抹黑」大陸的「7、8個國家代表不了國際社會」。

無論肯亞、賴索托等遠在非洲的國家是真心支持北京,還是成為「被代表」的一員,南海爭議到後期已隱然在國際上形成北京和華府帶頭的兩股勢力抗衡,也反映北京寧可輸掉仲裁,也不肯在國際輿論場域敗陣的心態。

習近平6月在第8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上曾說,寬廣的太平洋不該成為「各國博弈的競技場」,中美雙方在亞太地區擁有廣泛共同利益,應努力培育兩國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

經過南海仲裁歷程中「拉幫結派」的輿論戰,中美離形成共同「朋友圈」恐怕是漸行漸遠。在各擁支持勢力的情況下,南海淪為北京與華府「競技場」的格局未變,較勁卻可能隨仲裁結果出爐而加劇。10507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