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商周青銅器夔紋 辟邪驅魔風調雨順

2016/4/5 14:38(4/5 15: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5日電)商周青銅器上常見「夔紋」,似龍非龍、似蛇非蛇。據說夔一出現,不是風雨來臨就是大旱,古人把它鑄刻在青銅器上,目的是辟邪驅魔或祈求風調雨順。

廣州日報報導,夔(音奎)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有的只有一個頭,有的則是雙頭形象,兩個頭一上一下,身子呈對角線展開。自宋以來,都稱之為夔紋或夔龍紋,有雙首的圖案則稱之為雙首夔紋。

此外,傳說中夔的皮可以做鼓,黃帝用夔牛鼓擊敗蚩尤,使夔又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成為戰勝邪惡力量的象徵之一。這樣一來,夔紋與其他吉祥飾紋一樣,具有辟邪驅魔的寓意。

山海經記載: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另外,有人說夔「出入水則必風雨」,有人說「見則其邑大旱」,但均與天氣有關。因此,古人在青銅器上鑄刻夔紋,就很有可能意在祈求風調雨順,使人無水旱之弊、國無饑饉之災。

報導說,商周青銅器上的夔紋,常鑄刻在簋、卣、觚、彝、尊等器皿的足、口的邊上和腰部,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之美。10504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