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現象 大陸自媒體星火燎原
-大陸自媒體專題之一(中央社記者張淑伶台北2日電)央視前記者柴靜、爭取選舉權的烏坎村民、腦癱詩人余秀華,看似毫不相干,卻都成為大陸熱門新聞話題,幾乎歸功於蓬勃發展的網路自媒體。
自媒體源自英文we media,意指草根性強、個人化凸顯的網路平台。
中國中央電視台前記者柴靜自費人民幣百萬元製作探討霧霾的影片「穹頂之下」,2月28日在影音網站曝光後,24小時內點閱率破1.17億次,一兩天之內,有關柴靜的熱議,也從霧霾影片延燒到她的私生活。
部分大陸評論認為,霧霾雖然已是老問題,但柴靜懂得怎麼說故事,再加上透過網路平台免費播送,即時引發討論和分享,擴散效應明顯,這是影片能引起共鳴的原因。
在「黨管媒體」前提下,大陸自媒體近幾年也成為大陸基層民眾爭取自身權益的發聲管道。
發生於2011年底的廣東烏坎村事件,起因是村民不滿村委會未徵得同意就出售共有土地,多次遊行示威後,當地官方調動武警入村封鎖包圍。
在地方當局封鎖村中道路後,微博成為村民對外傳遞消息、訴求的重要管道。最後烏坎村民委員會宣布改選,被視為村民的勝利。
大陸自媒體的蓬勃,也讓不得主流媒體青睞的創作者有機會出頭。
農村女詩人余秀華,因出生時缺氧而腦性麻痺(大陸稱腦癱),她的詩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今年1月在網路爆紅,網友不斷轉發。有評論形容她的詩「字字句句將人的心刺得疼痛」,出版社也開始爭搶她的詩集版權。
中新社報導,有大陸詩人認為,在出版社越來越不願意出版詩歌的背景下,前衛詩歌的傳播管道從紙媒轉向了網路,而當代詩歌是最早進入自媒體時代的文學形式,給浮躁的生活注入澄明和詩意。
自媒體讓每個人都成為傳播媒體,不必受傳統媒體的時段與版面限制,更讓讀者或觀眾從旁觀者成為參與者。
蓬勃的自媒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裡,有了與比其他國家更不同的發展與效用,包括爭取人權、監督政府施政、表達公民強烈訴求,正如柴靜霧霾紀錄片所引起的輿論效應。10403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