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巴士海峽之淚 日籍女文史工作者申請開挖遺骸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8日電)美麗的恆春半島在二戰是海上戰場,死了許多日本官兵,最近日本女文史工作者舘量子向墾管處及屏東縣政府申請在核三廠出水口沙灘開挖遺骸,要讓漂流異鄉70多年日本軍魂回家。
38歲的舘量子(Tachi Kazuko)近幾個月出現在屏東縣恆春鎮大光里一帶,由恆春文史工作者念吉成陪同,拜訪當地耆老和居民,訪查二戰期間巴士海峽「玉津丸」(Tamachi)等軍艦所組成「關東軍」船隊陣亡官兵的故事及埋葬地點。
舘量子並委託一家海事公司向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及屏東縣政府文資所申請,在核三廠出水口東邊海灘徒手開挖二戰日本官兵的遺骸。
舘量子今天接受採訪時表示,二戰時期在菲律賓、俄羅斯、塞班島的日本軍伕遺體,日本政府都有帶回國祭祀,台灣跟日本沒有邦交,也因此日本政府沒有進行調查,她10年前來到台灣,發現留在台灣的二戰日本兵身上還留存著現今日本已式微的日本武士道精神,讓她喜歡上台籍日本兵,也喜歡上台灣。
舘量子來台10年,在高雄教日文,去年5月開始自費展開無人祭拜的二戰日本兵遺骨調查,並訪談許多台籍日本老兵,挖掘許多老兵故事,今年1月開始密集到恆春進行調查至今。
舘量子是在日本NHK等電視台看到念吉成所寫恆春二戰期間的故事「巴士海峽之淚」相關報導,而到恆春拜訪念吉成,「一心想找出歷史真相的傻瓜碰在一起,都為了世界和平」,念吉成陪伴舘量子挖掘歷史。
在恆春貓鼻頭有間潮音寺,祭祀二戰期間戰死的各國官兵,多數是日本官兵,潮音寺是戰後餘生日本兵中島秀次許願所建,念吉成看到不少日本人到潮音寺憑弔,也有不少遊客會進去膜拜,「但多數人不知道這段歷史」,促使他展開恆春二戰歷史的調查。
念吉成在2017年出版電子書「巴士海峽之淚」,書裡記載許多他長期以來訪談恆春二戰時期目擊者所述說的戰爭故事,念吉成表示,書名雖取「巴士海峽之淚」,其實還涵蓋了台灣海峽和太平洋,二戰時期在3個海峽戰死的日本、台灣、韓國及美、英等聯軍官兵多達5000人以上。
日本NHK電視台看到「巴士海峽之淚」後,來台採訪念吉成、目擊者與恆春當地居民,並且也到當年焚燒戰死官兵遺體的後壁湖核三廠出水口東邊海灘等相關地點拍攝。
「巴士海峽之淚」裡,念吉成訪問90多歲已故耆老楊天富,他目擊盟軍在巴士海峽擊沉日本「關東軍」船隊包括玉津丸(Tamachi)、吉備津丸(Kamichi)、秋津丸(Akichi)等著名軍艦的慘烈畫面,楊天富當時表示,海面上滿佈官兵殘破遺體,清楚聽到、看到落海的日本兵,手握長槍、載浮載沉中仍向天呼喊「天皇萬歲」,韓籍日本兵則大喊「阿母姬」。
「巴士海峽之淚」中也訪談了現年已80多歲的江新潭及江新點兄弟親身經歷當地居民集體焚燒戰死官兵遺體的慘況。
書裡寫著,「焚燒了好多天的時間,在核三廠的出水口東面沙灘,...焚燒遺體的氣味相當的臭,...據父親說,這些日本軍人的遺體,都是穿著日本軍服的年輕人,軍服都佩帶有名牌,腳有綁腿,有的身上還佩帶著長長的武士刀,...這些日本軍人因為戰爭,既沒有親人來認領,也沒人祭拜,只能就地掩埋,相當悲慘」。
因為追查這段歷史,舘量子成了潮音寺的工作人員,並在江新潭、江新點兄弟帶路下,前往核三廠出水口東邊沙灘,確認當年焚燒戰死官兵遺體的地點,沙灘上還有一個用礁石和漂流木砌的「墓碑」,她表示,聽當地人說,3年前就有了,不知道是誰砌的。
舘量子委託一家海事公司向墾管處提出徒手開挖會勘的申請,她表示,日本政府告訴她,只要能挖出任何日本兵遺骸或遺物,日本政府就會帶回去祭祀。
墾管處在9月21日會同文資所與舘量子、念吉成等人進行會勘,文資所要求舘量子提出「考古遺址挖掘申請計畫書」,審查合格後才能開挖。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主任林洋助今天表示,目前還沒收到舘量子開挖的申請書,接到申請書後,將依「考古遺址出土人類遺骸處理注意事項」審查,如果核准開挖,將來挖出的遺骸或遺物,將由管理單位(墾管處)收存,如果管理單位不能收存,則會同主管機關(縣府)協助。(編輯:陳仁華/李亨山)10910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