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帶回思念的人,大港開唱音樂季把「酒國歌王」陳一郎復活了,相隔20年,他的歌聲將重返港都開唱。
史詩電影《粗獷派建築師》為美國男星艾卓安布洛迪奪下生涯第2座小金人,也勾起大眾對於1950至1970年代興盛的粗獷主義建築好奇,而在台灣也保留不少粗獷派建築,包含坐落高雄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和高雄市立文化中心。
湍急而強勁的「激流」意象,可說是貫穿林惺嶽人生際遇的寫照。他以台灣風景作為畫作主題聞名,不過回溯過往,他反而是以犀利文筆先開啟藝壇關注。
從黨外人士齊聚到日、韓觀光客朝聖之地,「阿才的店」2024年12月底與大家道別,結束見證台灣解嚴後30餘年的民主歲月,正式謝幕。
「聲五洲」團長王英峻有一齣戲「叫我第一名」,很能說明他隨時接受挑戰、求新求變的個性,他多次贏得全國布袋戲比賽冠軍,民間演出邀約接不完,卻少有人知道他有一段砍掉重練的奮鬥歷程……
無論來自太平洋另一頭的家鄉台灣、或是來自美國各地的台灣人,只要來到美國職棒春訓聖地鳳凰城時,看到我們熟悉的同胞、驕傲的國手,總是熱血沸騰……
作為嘻哈圈的一員,楊舒雅選擇用最嘻哈的方式說出想講的話,用歌詞推倒父權、或是以「辱男」方式創作,都為台灣嘻哈史推進新的一頁,至於還會有什麼發展,我們都在見證台灣饒舌發展的重要一刻。
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這些「世界各國的人」,其實已經是「台灣人」。新的?舊的?在台灣這個400年歷史、充滿移民的土地,早就已經不分你我了
原本只是為了用影片推廣雜誌,如今成了台灣最紅的YouTuber之一,真實的佐藤生其實並不那麼搞笑
「我愛台灣」用說的太肉麻,金針菇於是以實際行動傳遞
來自美國的瀑布達人小飛如何看見台灣的美?「快去戶外探險,走不知道的路,看不預期的景,會很好玩!」
「我覺得台灣人不夠瞭解台灣有多好,這不是拍馬屁,反而是有點生氣,你們怎麼不了解台灣有多好。」
文化這回事,不能急,成果到底會怎麼樣,很多都是想像,可是不走,永遠都不會知道,沒有疫情時如此,在武肺時代更是如此
你永遠不知道,小孩喜歡的就是這麼簡單──爸爸、棒球,最快樂的事
捕捉時代氛圍的脈動,認識台灣在地文化
訪吳興國談《李爾在此》封箱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