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現場》光天化日,來場歷史、政治、性別與生態多元主題的觀落陰:高雄電影節XR作品大觀

有別於過往紀錄片,這些XR作品將「觀點」自觀眾所熟悉的鏡頭語言解放,透過豐富的形式美學重構議題「視角」
2019/10/5
作者:吳蒔文(影像工作者)

2019高雄電影節將於10/10至10/27展開,今年是高雄電影節第三度開闢虛擬實境單元,邀請的作品形式也比以往更加多元,來自威尼斯、日舞、美國西南偏南(South by Southwest;SXSW)藝術節、法國新影像藝術節等知名國際影展的33部作品,涵蓋了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MR)、聲音、舞蹈、實驗藝術等形式。

今年雄影選擇以「XR無限幻境」作為單元主題,凸顯百花齊放的作品形式,其中的XR即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泛指VR、AR、MR等將虛擬元件以不同形式與真實情境結合的技術。

高雄電影節XR單元選片人李懷瑾表示,和雄影選擇傳統電影的原則類似,團隊挑選XR作品時,特別重視作品的敘事縱深。今年入選的XR作品各自以切合敘事角度的沉浸式科技,呈現歷史、政治、社會、性別、生態等多元主題,其中更有非常高的比例是紀錄片作品。

有別於過往大眾所認識的紀錄片,這些XR作品將「觀點」自觀眾所熟悉的鏡頭語言解放,透過六自由度的空間、具指向性的聲音、多元形式的媒材等豐富的形式美學,重構議題再現的「視角」。

高雄電影節「XR無限幻境」參展作品



事實上,在2016年前後虛擬實境敘事萌芽初期,許多傳統媒體和紀錄片工作者已開始嘗試透過360度攝影拍攝VR紀錄片,深入一般觀眾難以涉足的場地或情境,例如險峻叢林、危險戰地等,進行特定議題的全景紀實。然而隨著XR技術的多元發展以及各領域創作者的投入,許多藝術手法被帶進XR創作之中,沉浸式紀錄片不再拘泥於實拍、「身歷其境」或觀點模擬,文學、視覺藝術、劇場的表現形式也逐步進入沉浸式敘事的光譜,將意境和隱喻等藝術手法轉進空間和體感的舒張之中。

延展實境的文學演繹

今年入選的XR作品中,《記憶之鑰》(The Key)即深度詮釋XR敘事的藝術化,它深刻的關懷和精妙的隱喻更獲得今年威尼斯影展虛擬實境單元「最佳VR影片」獎項的肯定。《記憶之鑰》的議題核心是呈現難民處境,主創團隊與非營利組織Friends of Refugees合作,訪談諸多難民,將他們的共同境遇,例如在顛沛流離的逃難過程中永遠帶著家裡的鑰匙、因創傷症候群而失去記憶、失去摯愛卻無能為力等處境,透過隱喻手法展現。

在演員的引導下,體驗者會進入由動畫構成、以水彩筆觸作為基底的荒漠中,透過與各種象徵符號和物件的互動,以抽象形式身歷顛沛流離和無能為力的情境,一步一步刨開符碼下隱匿的記憶,直到最後進入與虛擬情境相互映照的現實戰亂廢墟場景中,體驗者才會發現自己遁入的是難民遺失的創痛記憶,進而解開「鑰匙」的祕密。

同樣入選今年度威尼斯影展、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牆壁裡的狼》(Wolves in the Walls),則直接透過沉浸式科技,讓體驗者走進文學作品之中,近身觸探文學作品中的隱喻。《牆壁裡的狼》改編自尼爾.蓋曼(Neil Gaiman)和大衛.麥金(Dave McKean)的繪本作品,敘述被家人忽視的小女孩露西一連串的想像和奇幻遭遇。VR改編沿著這個敘事線,將體驗者設定為露西「想像中的朋友」(imaginary friend),在露西的帶領下,一起尋找「牆壁裡的狼」。

《牆壁裡的狼》的互動設計極為流暢出色,露西會邀請體驗者進行和劇情相關的互動,依據體驗者的不同反應,巧妙地給予相對的回應,建立體驗者與露西的情感連結。體驗者的行為會自然地成為劇情的一部份,但不影響故事架構,故事核心仍然是露西在溝通失能的家庭中孤獨成長的處境。許多別出心裁的奇幻亮點,例如露西為體驗者「畫」出雙手,讓體驗者得以和露西互動;或者讓體驗者進入露西弟弟的虛擬實境遊戲裡,和電子怪獸對打,皆巧妙地深化體驗的沉浸感。

映照歷史與時代的幻境

透過虛擬實境科技及鮮明的形式美學,勾勒特定歷史或時代的樣貌,讓體驗者得以用身體感受特定的時空情境,亦是本屆雄影多部VR紀錄片相似的取徑。

本次影展中,《二號被告》(Accused #2: Walter Sisulu)和《巴黎恐攻倖存者》(Paris Terror - The Hostages from the Hyper Cacher)二部作品,皆透過黑白動畫重現沉重殘酷的歷史場景。

《二號被告》以南非人權鬥士華特.席蘇魯(Walter Sisulu)當年因為支持「反種族歧視運動」被控叛國罪,和曼德拉(Mandela)同列被告,因此被判終身監禁、身陷黑牢長達26年的歷史為背景。由於當年的審判僅留下音檔、沒有留下畫面,這個作品以法國國家視聽研究院修復的聲音資料為基礎,透過黑白手繪速寫風格的動畫,360度再現審判場景。黑白速寫動畫的形式讓當年黑白種族對立的情境有了形式上的張力,巧妙轉換審判者、被審者、質詢者在360度空間中的位置和大小,栩栩演繹審判過程中的壓迫與攻防。

《巴黎恐攻倖存者》則以2015年1月9日巴黎知名諷刺雜誌《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發生襲擊的兩天後,再度發生的超市恐怖挾持事件為主題,記錄當時4位受害者在猶太人Hyper Cacher超市被槍殺的故事。作品訪問3位倖存者,透過360攝影記錄倖存者事後的心境,同時以黑白動畫刻畫他們歷劫的回憶片段,重現當時的恐懼與焦慮。現實心境與劫難回憶分別透過360攝影和黑白動畫兩種形式俐落穿插,層次非常鮮明。

相對於《二號被告》和《巴黎恐攻倖存者》的黑白張力,〈紐約龐克:女力之聲〉(BattleScar: Punk was Invented by Girls)和《愛極庇護》(Another dream)兩部與性別議題相關的作品,則以飽滿豐富的色調架構沉浸感。

入圍今年威尼斯影展的作品〈紐約龐克:女力之聲〉,以1978年的紐約作為背景,描述16歲的女孩Lupe與龐克女孩Debbie相識於青少年拘留所,進而展開一場交織音樂與情感的邂逅。作品以次文化風格的拼貼美學為基礎,透過動畫與豐富的視角轉換,將Lupe的手寫日記躍然於空間之中,淋漓盡致地展現70年代紐約因龐克文化而狂飆的文化氣氛。

曾入選2019年翠貝卡影展和富川國際奇幻影展的《愛極庇護》,則描述一對同性戀伴侶,在保守的埃及從認識到相愛、但因遭受迫害而求生的故事。作品探討LGBTQ族群在阿拉伯國家的處境,形式上以手繪動畫架構360世界,讓體驗者在唯美詩意的場景中,感受這對愛侶的深情與掙扎,最後透過互動機制,讓體驗者身歷她們的艱難抉擇。

依舊驚艷的「台灣製造」

在XR的創作上,由於台灣的XR硬體開發進程不遜各科技列強,影視資源與能量也早已進入整合,自2016年起,台灣二大指標性影展高雄電影節與金馬影展,就已經開展各種形式的VR項目,所開發或協作的作品亦紛紛進入國際影展,創作能量極為飽滿。

台灣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今年在雄影XR單元展出新作《失身記》(Bodyless)。繼二年前他與美國前衛音樂教母蘿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共同創作的《沙中房間》(La Camera Insabbiata)奪得威尼斯影展虛擬實境單元的「最佳體驗大獎」後,今年黃心健再度以《失身記》入圍威尼斯影展。

《失身記》由黃心健與知名音樂人林強合作,以台灣戒嚴時代肅殺的政治氣氛為背景、本土民俗元素組構,讓體驗者透過靈魂出竅的形式,自戒嚴時期監獄中的政治犯身體飛出,穿越焚燒中的王船、來自冥界的鬼使神差、水面上燦爛漂流的火蓮花……進而渡向政府透過數位科技遂行極權統治的當代,讓體驗者反思不同時代下,人的身體皆受到束縛和化約的情境。作品以細緻的音樂和美術設定鋪陳台灣的民俗之美,同時指向厚重的身體政治。

高雄「VR FILM LAB」 三度催生在地原創

已連續3年輔導台灣導演拍攝VR作品的高雄「VR FILM LAB」,成果同樣不婓。繼去年協助導演楊雅喆、程偉豪、陳芯宜、蔡宗翰、蓋兒莫爾拍攝VR原創作品後,今年再度推出蕭雅全的《那年夏天,我被FIRED五次》、何蔚庭的《看著我》、許智彥的《舊家》、高逸軍的《落難神像》與吳柏泓的《我的敘利亞鄰居》5部作品,展現台灣創作者對國內、甚至國際社會不同層次的關懷,以及豐沛的創作能量。

吳柏泓的VR電影《我的敘利亞鄰居》選材同樣獨特。作品難得地透過台灣人的視角,關懷敘利亞難民議題。吳柏泓跟隨台灣媽媽鄧馨庭遠赴土耳其,記錄鄧馨庭帶領兒童難民重返學校的故事。獨特的取徑和題材,也讓人期待作品後續的發展潛力。

高逸軍與許智彥的VR作品,以不同層次展現台灣在地的親族關係。高逸軍邀集金鐘影后黃采儀、演員蔡明修與石知田以動態捕捉技術演出,結合CG動畫製作的《落難神像》,讓體驗者透過神像的視角,俯覽80年代台灣風靡「大家樂」的荒誕氣氛,並透過劇中少年的成長故事與家族史,認識台灣逐漸失落的神像工藝。

許智彥的《舊家》則透過一鏡到底的鏡位,以家族長者的視角幽微探看當代親族樣貌。導演邀集自己的家族成員回到祖父母位於新營的舊家演出,體驗者會以輪椅上逐漸失能的祖母視角,觀看年節時子女家人紛紛歸來,短暫相聚後又逐一告別的情境。體驗者失語的觀看視角,巧妙地與失能的祖母重合,讓體驗者身歷長者的稀微。

此外,蕭雅全的《那年夏天,我被Fired五次》讓觀眾以高度沉浸感,體驗高空洗窗、養蜂等危險的工作現場,體會基層勞動者的工作情境。何蔚庭透過《看著我》反思智慧型手機人手一機後,人與人逐漸失去情感交流的情境。二片皆意圖透過沉浸體感,讓體驗者反思當代社會的情境。

高雄電影節除了在駁二VR體感劇院與駁二藝術特區P3倉庫展出XR作品外,也將於影展首週(10/10至10/12)舉辦XR國際論壇,議題涵括創作經驗分享、產業環境分析、尖端技術應用,讓台灣觀眾得以一窺現今XR創作的產業樣貌。

(本文主視覺:高雄電影節「XR無限幻境」單元,由高雄電影節提供)

延伸閱讀


閱讀讀者》高雄電影節評審張硯拓:「讀這本書,如果你也熱愛濃烈的愛恨生死。」


書評》金馬獎像高踞枝頭的鳥,台北電影節卻是永遠不死的蝴蝶:評《一瞬二十》


書評》動蕩的女人、電影及其書寫:《妖姬、特務、梅花鹿:白虹的影海人生》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