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藝術的夢田在台灣,因為多元自由

台灣在創意領域中無可取代的優勢,其實並不複雜,卻也不能視為理所當然
2019/5/5
文:洪健倫

「你將它建好,他們就會來。」(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是1989年美國棒球電影《夢幻成真》(Field of Dreams)之中的經典台詞。

這部1980年代末的電影,透過一個奇幻故事,緬懷美國1960年代的樂觀與理想。凱文柯斯納飾演的主角,聽到神秘的聲音告訴他「如果你將它建好,他們就會來。」於是在愛荷華州的玉米田裡建起了棒球場,在這個如英文片名所示的「夢田」(field of dream)上,召喚出一個個1920年代的美國大聯盟「黑襪事件」主角的靈魂,現身球場重溫舊夢。

這是一個試圖在越來越世故的美國喚回往日理想的電影,今年正好是《夢幻成真》上映30週年。

最近起跑的第10屆台灣國際打擊樂節,今年的主題定為「追夢,就在不遠處」,則是一個台灣版的「夢田」。朱宗慶在1993年憑著一股熱情,創辦了第一屆打擊樂節,從經費到樂器準備,都由樂團自己奔走準備。

26年過去,他們從一開始四處登門邀請,到成功讓世界4大打擊樂團在台灣齊聚一堂,到了近幾屆,音樂節都會收到各國音樂家毛遂自薦,希望參與這一盛事。甚至,音樂節也從原本的3年一屆,縮短為2年一屆,才有辦法呈現更快速變化的音樂世界,也更能趁著新銳音樂家狀態的最巔峰,讓觀眾一睹風采。

其實,在多元自由的台灣,各方文化工作者一直努力將這塊島嶼打造成亞洲的「夢田」。

國家兩廳院與在歐洲舞蹈界富有盛名的法國夏祐劇場與西班牙的花市劇場結盟,記者會開始前,兩廳院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台灣是東亞各國在表演節目題材選擇上,最開放、走在最前面的。中國在表演題材上有太多限制;日本有時選擇又相對保守。

因此,台灣對創作的開放精神,加上台灣作品多元的表演形式,都讓歐洲的表演場館與策展人刮目相看,更因此對台灣的環境產生好奇。在表演藝術領域,台灣,逐漸成為歐洲團隊、策展人觀察亞洲表演藝術的第一站。

「你將它建好,他們就會來。」但現實世界中要在夢田之上將觀眾、藝術家聚集起來,絕對不是1、2個月的事,而是動輒5年、10年以上的耕耘累積。但有時候不可否認,財力與資源雄厚的競爭對手——多數的時候是中國,可能很輕易地就搭起一座更豪華、亮眼的舞台,給出更豐厚的報酬,讓人趨之若鶩。

但如何以多元、自由的環境,讓創作者安心表達主張、實驗創意,依然是台灣在成為創意領域最前線、成為創作者的心靈故鄉,以及觀眾心中的重要藝術殿堂上,成為「夢田」最無可取代的優勢。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