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大腦的祕密檔案

發稿時間:2013/07/27
情緒大腦的祕密檔案
情緒大腦的祕密檔案
作者|理查.戴維森、夏倫.貝格利
譯者|洪蘭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3/06/01

  用改變心智來改變大腦,人會因此改變。我們的情緒形態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心智有能力改變六種情緒形態底下的神經系統,任何移動你在這些情緒向度上落點的決策,都應該基於深思熟慮的內省歷程。情緒可以幫助我們感恩別人以及周遭的世界,使我們生活得有意義且滿足。

文章節錄

《情緒大腦的祕密檔案:情意神經科學泰斗從探索情緒形態到實踐正念冥想改變生命的旅程》

第四章 情緒形態的大腦基礎

情境敏感的大腦

  前面說過,情緒形態的六個向度是我在研究情緒時自己跑出來的。至於情境敏感向度,是猴子幫助它跑出來的。

  一九九五年,我開始與好友兼同事卡林(Ned Kalin)合作,研究恆河猴焦慮氣質的神經機制。要做這個實驗,我們一定要先能辨認這種氣質—要先知道哪些猴子是神經質的傢伙,哪些是適應很好的乖寶寶。卡林從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事實著手—即人類幼兒和猴子在面對陌生的情境時會僵住,這是一種焦慮的行為,叫做行為抑制(behavioral inhibition)。他設計了一個實驗,讓這些恆河猴看到人的黑色側影而暫時僵住,然而每隻猴子僵住不動的時間不一樣,從十秒到超過一分鐘。

  從一百隻看到人類側影的猴子中,我們找出十五隻僵住的時間較長的;但很奇怪的是,十五隻中有三隻常常會無緣無故僵住,即使沒有看到黑影也如此。所以這三隻猴子不但在看到人影時有極端的反應,就是在沒有任何引起反應的情境下也會有極端的反應出現。這是一條線索,表示牠們對原本生活的熟悉情境也不熟悉。牠們把安全、熟悉的情境跟新奇、可能有威脅的情境弄混了,把熟悉的情境當作不熟悉、有威脅的地方了。

  一般對海馬迴的了解大都在處理記憶上所扮演的角色:它看起來就像短期記憶所需要的那枝筆,使訊息能順利轉入長期記憶中。但是最近卡林恆河猴的實驗發現海馬迴的前端,很接近杏仁核那裡,同時也扮演了在不同情境調節抑制行為的角色。

  這個發現符合我們所觀察到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患者,常常有不正常的海馬迴失能。你可能知道PTSD 是尋常的經驗會激發過去創傷所造成的痛苦回憶,例如車子排氣管突然發出巨大聲響會使遠離戰場的退伍軍人誤以為他仍在戰場上,這個隨時隨地激發痛苦回憶的情形使他不能過正常的生活。但是你可能也知道基本上,PTSD 就是一種對情境的不正常反應。在戰場上有焦慮和恐懼是正常的、恰當的,但是有PTSD 的人在非戰地仍然經驗到這種焦慮和恐懼就不正常了。假如你是海軍陸戰隊隊員,在進入戰地時聽到爆炸聲,你的腎上腺素飆高,你的杏仁核大量活化,那是正常的,但是在你家附近的工地聽到爆破聲而有同樣的反應,就是不正常。

  這就是我在二○一○年開始研究,有沒有可能用靜坐冥想和其他禪修的心智訓練方式減低戰場歸來退伍軍人的壓力。我對威斯康辛軍區司令提出研究計畫書時,他告訴我就在那個禮拜他部隊中兄弟所發生的事。因為他們剛剛從阿富汗返國,身上有錢(在戰地無法花錢),一名士兵就買了一輛他一直想要的摩托車,載著太太去兜風。當一輛救護車鳴笛靠近時,這名士兵恐慌了,他猛踩油門,加足馬力向前衝去,結果車毀人亡。這樁悲劇正說明了如果大腦不能了解你現在身在何處,區辨出在平靜的鄉間、相當安全的地方突然聽到很大的聲音,跟在戰場上聽到很大聲音的不同,你會送命。

  許多實驗都發現PTSD 跟海馬迴縮小有關,這其實有道理的:一個縮小的海馬迴可能沒有辦法形成情境的記憶,區分出阿富汗街頭槍戰的危險跟威斯康辛州安全的鄉下。從這裡可以得到結論,海馬迴不尋常的低活化程度是對情境不敏感的原因。在很敏感的極端是海馬迴過度活化,這會使人對情境特別注意,也會自動的抑制情緒。當一個人非常注意社交情境時,他會變成情緒麻痺,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像赴晚宴的客人,坐在一張擺示得非常漂亮的餐桌前,發現她面前有六根叉子,她會不敢動,因為她不知道先動哪一根才是對的,她怕出醜。同樣的,一個對情境非常敏感的人可能會做出她認為這個情境所要求的行為來,所以她在丈夫面前是一個樣,在老闆面前又是另一個樣,在朋友面前還有第三個樣,直到最後她不曉得自己究竟是什麼樣。

  海馬迴和大腦其他區域連接的強度差異,尤其是和前額葉的連接,是影響情境敏感度的原因。海馬迴經常性的與大腦執行功能的前額葉溝通,以及跟儲存長期記憶的其他皮質區溝通,海馬迴跟這些地方連接的強度會增加對情境的敏感度,而弱的連接會造成對情境的不敏感。

  現在已有很多人類和實驗室動物的實驗顯示,海馬迴和它所溝通的大腦區塊跟登錄和提取情境資訊有關。例如對實驗室中的老鼠而言,所謂情境就是很原始的籠子的地板或是籠子的大小。要測試老鼠了不了解情境,研究者把一個中性的刺激(如一個聲音)和一個不愉快的刺激(如電擊)配對在一起,這時老鼠會繞著籠子跑以避開電擊。如果每一次老鼠聽到聲音就得到電擊,牠很快就會把聲音和電擊聯結在一起,下次一聽到聲音就馬上繞著籠子跑,不會等電擊真的到來才跑。但是假如後來當這個聲音出現而電擊並沒有跟著出現,老鼠就學會了下次聽到聲音時不必再逃避電擊了,這個現象叫消除(extinction)。下面是加上情境的情況:假如老鼠在一個地板是鐵絲網的小籠子裡,學會聲音不再跟電擊配對時,當牠被移到木頭地板的大籠子時,牠會回到原來學習的情況,認為聲音出現,電擊就會出現,又會開始跑以逃避電擊。假如這隻老鼠的海馬迴正常,牠會區辨得出情境,假如海馬迴被破壞了,牠就不再能區分出兩者的不同,就沒有辦法展現出消除的行為來,這種實驗結果強烈的指向海馬迴是情境學習的要素。因為學習是在知覺(perception)之前,所以這樣的結論──海馬迴的活化是情境知覺的基礎—應該是合理的。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