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讓座糾紛 中國還吵讓插隊
事實上,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的地鐵裡,讓座還是很常見的。不過不會有像台灣捷運上博愛座沒人敢坐的情況,由於運輸量大,路途長遠,任誰看到有位子都會先坐下,遇到需要被讓座的人再讓就好。
文/張淑伶 (中央社駐上海記者)
在中國大陸,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一則關於讓座的新聞登上版面,內容大同小異,都是因為年輕人沒讓座而被老人羞辱,嚴重者甚至還有肢體衝突。
今年5月,一名女子帶著年過八旬的母親搭動車到成都看病, 沒有買到全程坐票。後來,一名持票的年輕女生上車,要求他們交出座位,老人的女兒交涉未果,另一位男子給老人讓了座, 這名女兒對之前拒絕讓座的女生說:「年輕人應該多學學」。
但是,不少人認為,該學學的是這女兒自己,因為她應該想辦法為母親買到坐票,或是求助列車員,而不是逼一個有坐票的乘客良心不安。
在動車上的場景是這樣,那麼在公車上又是如何呢?
以長春《城市晚報》2012年一則新聞為例,在杭州的公車上,一名老人要年輕男子讓座,男子不讓,老人罵他「沒素質」, 兩人還打了起來,結果沒讓座的男子被搧了五個耳光。事後媒體披露,這名被掌摑的男子其實腿部也有殘疾,只是外表看不出來。
每每在這類「不讓座就挨打」的新聞之後,輿論便強力支持挨打者,認為讓座「是美德,不是義務」。也有人投書媒體表示, 生活在社會中,每天都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每件事都被規矩規定死了,「那豈不是戴著手銬在生活」。
大陸公車上設有給「老弱病殘孕」的專用座位,健康的年輕人理應讓座給有需要者。但有網友說,「老」和「孕」明顯,其他則難以識別,就算是身體不舒服的年輕人,應該也能理直氣壯地坐在特殊座上,台灣捷運使用「愛心貼紙」的做法,值得借鏡。
在北京,每月22日是「讓座日」,其他城市如廣州或泰州也都設有年度的讓座日,推廣讓座風氣。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全本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事實上,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的地鐵裡,讓座還是很常見的。不過不會有像台灣捷運上博愛座沒人敢坐的情況,由於運輸量大,路途長遠,任誰看到有位子都會先坐下。
有網友分享在台北捷運上聽到的對話,陸客團導遊耳提面命要團員別坐到博愛座,「如果被他們拍照放上網,你又是中國人,那可會罵得不得了。別不信, 之前他們有好幾個就是被這樣放到網路上罵的。」
這些陸客認為,博愛座空著很奇怪,在中國,他們有位子會先坐,遇到需要被讓座的人再讓就好。
讓不讓,的確是個問題。一位中國讀者在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留言表示,他今年75歲,搭地鐵或公車時,為了避免年輕人讓座,都盡量站在門邊,或者對讓座的年輕人謊稱自己馬上要下車了。他在中老年朋友中提倡「拒絕被讓」,因為這表示「我們還行」,可以活得更有尊嚴,也尊重別人應有的權利。
在進入高齡化社會之際,「頭髮白」不代表「老弱」,老當益壯者越來越多,當你想讓,對方還不一定願意被讓,一個眼神和表情,只能靠更多細緻的溝通來決定讓與不讓。
除「讓座」外,記者認為「讓插隊」也是大陸另一種經常讓人氣結無奈的現象。
在汽車站等經常大排長龍購票的場所,經常看見婦女或年長者牽著幼兒插隊,表示「有小孩, 請諒解」,甚至在風景區或遊樂設施排隊時,也不乏這種「挾小孩以自重」的狀況,特別是當這些小孩哭鬧沒耐性時。這算不算又是一種道德綁架呢?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6年11月號;訂閱 《全球中央數位雜誌》;本文由《全球中央》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