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s公益送鞋 打響品牌名聲
「賣一送一」的慈善經營模式並非完全沒有爭議。它宣揚著一種觀點,即世界上窮苦地區的人們是無助的、無能的,「只能消極地等待美國買鞋消費者的廉價施捨。」
文/顏伶如
近幾年,許多企業與品牌做生意除了賺錢營利之外, 具備社會責任感、定期做善事、回饋世人的經營理念與精神,成為爭取消費者認同的最有力宣傳;也成為創造亮麗業績表現, 爭取消費者好感,必要的一步。
根據民調機構Ipsos Public Affairs統計,約有75%美國消費者表示,如果某個店家經常回饋社會,就會願意多多上門光顧。另外有69%美國消費者也說,某個企業是否回饋社會,對於他們決定購買商品與否,確實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影響。
2006年創立於加州的鞋子品牌Toms Shoes,主力商品為阿根廷麻底帆布鞋,其他產品還包括眼鏡。與其他鞋子品牌最大不同的特點在於,Toms Shoes創辦人麥考斯基(Blake Mycoskie)推出了「賣一雙鞋,就送一雙鞋」(one-for-one)的生意模式。也就是說,每當一雙Toms鞋子被消費者買走,他就會捐出一雙新鞋,給世界上某個角落有需要的貧苦兒童;每當一副Toms眼鏡被消費者買走的時候,部分銷售額將捐做專門為開發中國家民眾改善視力的慈善基金。
1976年出生的麥考斯基,與妹妹佩姬(Paige Mycoskie)參加了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2002年第二季播出真人實境秀挑戰節目《驚險大挑戰》(The Amazing Race)。雖然比賽最後只拿到第三名,並未獲得冠軍, 但麥考斯基卻對於在阿根廷發現的超好穿麻底帆布鞋感到愛不釋手,點燃了將這款鞋子引入美國的創業點子。
麥考斯基的「賣一送一」慷慨行善理念,得到了包括奧斯卡影后莎莉賽隆(Charlize Theron) 等好萊塢明星的支持。莎莉賽隆的慈善計畫「非洲拓展計畫」(Africa Outreach Project)便與Toms Shoes組成伙伴關係。
2014年底感恩節至耶誕節期間的消費熱季,Toms Shoes與美國大型零售商達吉特(Target) 推出策略合作,訂名為「賣一送一,為所有人」(One for One, For All)的慈善活動,從衣服到毛毯等共計有50 項單價都在50美元以下的限量產品。消費者只要到達吉特購買其中某項商品,Toms就會提供貧苦地區民眾每人一週份的餐飲,或是一條毯子或一雙鞋子。達吉特這項活動透過媒體與網路密集宣傳,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全本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根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 Toms Shoes已經捐出大約5,000 萬雙鞋子給落後地區民眾。麥考斯基接受《我們週刊》(Us Weekly)專訪時說:「給予的感覺很好,對我來說,如果送出去的禮物是貼心且個人化的,同時象徵重要意義,那種感覺就更棒了。」
社群網站在現代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Toms Shoes並沒有錯過利用社群網站達到迅速宣傳目的的流行列車。2015年5 月,Toms Shoes推出「一天沒鞋子」(One Day Without Shoes) 活動, 網友只要在Instagram上傳光著腳的照片,加註關鍵字#withoutshoes,無需花錢購買任何Toms的商品,Toms Shoes還是會為每張光腳照片捐出一雙新鞋給落後地區的兒童。這項活動後來總共讓29萬6,243名兒童得到鞋子穿。
不過,「賣一送一」的慈善經營模式並非完全沒有爭議。新聞暨評論網站Vox.com評論家塔奧柏(Amanda Taub)就曾直接點名,舉凡推出類似賣一份就送一份生意模式的營利事業,根本就是「應聲蟲的慈善等價物」(charitable equivalents of yes men),而且Toms Shoes的作法無疑是「把平凡無奇的購鞋消費經驗,轉變成了一個神奇的神話故事」。
人權律師出身的塔奧柏進一步指出,靠著賣一雙送一雙的模式,並不是很好的行善方法,不但非常缺乏效率,更糟糕的是這種模式宣揚著一種觀點,那就是世界上窮苦地區的人們是無助的、無能的,「只能消極地等待美國買鞋消費者的廉價施捨。」(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6年4月號;訂閱 《全球中央數位雜誌》;本文由《全球中央》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