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認同漸起 IS 轉攻海外
柯格曼表示:「伊斯蘭國打從一開始就矢言要在全球作戰,但該組織的重心,一都著重在伊拉克與敘利亞建立哈里發國上面。」隨著伊拉克陸續收復先前遭奪占的領土,該組織「再度把注意力放到全球層面之上」。
整理/黃泳晞
自封「哈里發國」的聖戰組織伊斯蘭國(IS)橫行2015,在世界各地發動恐攻,國防不勝防,難以招架。但去年底卻開始有傳聞指出,他們在敘利亞與伊拉克節節敗退,兵敗如山倒,元氣大傷。這個在去年讓全球人仰馬翻的頭號恐怖組織,是否就此成為強弩之末?
伊斯蘭國在去年5月間奪占伊拉克中部大城拉馬迪(Ramadi),又在敘利亞拿下巴邁拉(Palmyra),讓外界擔心伊斯蘭國在大舉攻城掠地後,恐持續擴張版圖。
不料,他們之後開始節節敗退,接連丟掉幾座據地,就連2 0 14 年在幼發拉底河(Euph r a t e s)所占領、補給路線的重要據點迪什林水壩(Tishreen Dm),也在庫德族聯軍攻勢下拱手讓出。
美國情報諮詢機構邵凡集團(Soufan Group)史肯納(Patrick Skinner)指出,贏得戰役、攻城掠地,不管拿下的領土是否具有戰略重要性,對提振士氣都很重要。「吃敗仗是很嚴重的事,網路戰相對而言固然重要,但以短期而論,現實中的肉戰,重要性更是無可比擬。」
史肯納說,就連伊斯蘭國最高領袖巴格達迪(Bak ral -Baghdadi)去年底發布的最錄音,聽起來都「沒有以往趾高氣昂了」。
不過,華盛頓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的伊拉克分析家馬丁(Pat rick Martin)認為,伊拉克與敘利亞的勝利,即使扭轉了先前的落敗之勢,仍無法重創伊斯蘭國的勢力。相反地,境內的落敗,恐反使伊斯蘭國更積極拓展海外戰場。
美國官員估計,美國和盟國自2014年中旬以來19個月的空襲行動,擊斃超過2萬名伊斯蘭國戰士,並使伊斯蘭國的版圖失血,但是同一時間,伊斯蘭國招募的外國戰士倍增,約30個國家擁有人馬。
以色列參謀總長艾贊科特今年1月也表示,自從「伊斯蘭國」與反恐聯軍陷入僵持戰,推進攻勢受阻,敘國與以色列和約旦毗鄰的南部邊界,極有可能成為IS 轉而集中火力進攻的地點。
伊斯蘭國與以色列過去一直井水不犯河水,但去年底的錄音中,卻公開揚言將把以色列涵蓋在攻擊目標內,反以色列的論調在伊斯蘭國開始受到歡迎。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全本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美國華盛頓威爾遜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的柯格曼(Michael Kugelman)示:「伊斯蘭國打從一開始就矢言要在全球作戰,但直到最近,該組織的重心,著重在伊拉克與敘利亞建立哈里發國上面。」
隨著伊拉克政府軍收復伊斯蘭國先前奪占的部分領土,該組織「再度把注意力放到了全球層面之上」。
這樣看來,將勢力延伸海外,或許是伊斯蘭國的「下一步」行動。那麼在此計劃中,伊斯蘭國的「招牌」便成為其征戰海外的重要「戰術」之一。
有分析家指出,雖然IS在伊、敘兩國節節敗退,但從1月的印尼攻擊案可以看,伊斯蘭國成功行銷了自有「品牌」,全球各地都有組織自動進入其羽翼之下。
法新社引述專家報導,在伊拉克與敘利亞之外發動攻擊的組織,和伊斯蘭國自封的哈里發國領袖都沒有直接接觸,但伊斯蘭國卻樂於宣稱這些都是以該組織之名所濺的鮮血。
柯格曼和法新社訪談的所有專家,都認為伊斯蘭國現在相當樂於運用已遍及全球的「品牌認同」,宣稱發動這些攻擊。
這些認同部分是透過社群媒體傳播,不必然是透過提供這些組織資源和人力得來。
「幻滅、遭到孤立的好戰分子隨不同組織奮戰,他們意在認同更有動能的理念,他們看到伊斯蘭國的理念非常有動能,因為伊斯蘭國持續被媒體報導,做出相當殘忍的攻擊。」(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6年2月號;訂閱 《全球中央數位雜誌》;本文由《全球中央》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