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5年12月號
安身立命 租一個安樂窩 繁華的大都會始終發揮著磁吸效應,吸引著外地人口紛至沓來地聚集就學、討生活。不論是藍領或白領,不管賺多賺少,都免不了要找個能安身立命的安樂窩。根據內政部統計,2 015 年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已達16.16倍。
《全球中央》2015年12月號

Shooter 不讓槍手變英雄

2015/12/16 11:4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在烏姆普夸社區學院校園槍擊發生後,給予不幸死亡的遇害者較為廣泛及深入報導,細數每位死者的人生經歷、追求夢想及家庭背景,不像以往只是聚焦在槍手一個人身上。

文/顏伶如

近幾年,每當美國發生校園槍擊案件,兇嫌總是受到媒體高度矚目,有關兇嫌的各種身家背景、做案之前的心路歷程與動機,甚至社群網站照片與發文,常常獲得大幅報導。

然而, 俄勒岡州羅斯堡(Roseburg)烏姆普夸社區學院(Umpqua Community College) 2015年10月1日上午驚傳九人死亡的校園槍擊,槍手遭警方圍捕時中彈,後來開槍自殺。這起轟動全美的案件發生後,當地警長在記者會上態度強硬,拒絕讓兇嫌透過媒體傳播,變成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

當天下午的記者會上,俄勒岡州道格拉斯郡(Dougla s C o u n t y)警長韓林(J o h n Hanlin)面對大批媒體,語氣堅定地說:「讓我非常清楚地告訴大家,我將不會說出槍手的名字。」(Let me be very clear:I will not name the shooter.)

韓林接著對媒體說:「請把你們的注意放在受害者與家屬身上,並且幫助他們痊癒。」

另外,他也表示,兇嫌犯下如此駭人聽聞又卑劣的罪行,可能是有想要出名的,「我不會為他增光」。

除了韓林個人之外,道格拉斯郡全體員警在案發之後,都不曾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公開講出槍擊案兇嫌的名字。後來,不少媒體報導引述聯邦機構消息來源,刊登了兇手姓名。美聯社《標準寫作指南》(Associated Press Standards)編輯肯特(Thomas Kent)表示,除非涉案人還未成年,否則美聯社報導當中都會寫出嫌犯與兇手的姓名,因為當事人姓名屬於公共資料,明確報導姓名也有助於減少揣測究竟是誰涉案的謠言散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主播布魯克鮑德溫(Br o o k e Baldwin),10月2日在她所主持的「CNN新聞室」(C N N Newsroom)現場節目當中,對於韓林的立場表示贊成與支持。

布魯克鮑德溫邀請兩位學者專家上節目,討論烏姆普夸社區學院槍擊案相關細節與影響,大約一小時的討論當中,她與兩位來賓全程都沒有提到兇嫌姓名,僅以「槍手」(shooter) 稱呼。

事實上,除了道格拉斯郡警方,美國近兩年有越來越多警察機關在處理大規模屠殺刑案時,都避免對媒體直接公布兇嫌姓名。警方的用意在於,避免助長兇嫌個人知名度的提升, 並且避免透過媒體報導的不斷播放,讓殺人兇手被塑造成惡名昭彰的負面英雄。

2014年10月,華盛頓州一名15 歲少年在學校槍殺四名同學後自殺,事發之後一名當地警官面對媒體詢問時,不願公布少年姓名,理由是「我不願意花任何時間在槍手身上,不想廣為宣傳他的動機」。

媒體大規模報導負面英雄, 是否會造成社會價值觀念扭曲,甚至引發更多人的模仿效應,近幾年引起不少討論。2015 年8月26日,維吉尼亞州兩名記者在現場直播時,遭到已離職電視台新聞部同事槍殺,兇嫌犯案之後逃逸,後來開槍自盡。這名記者出身的槍手,在生前寫下的自白書當中,就表達對於2007年維吉尼亞理工暨州立大學(Virginia Tech)槍殺27名學生與五名教職員的23歲韓裔槍手趙承熙(Seung-Hui Cho),高度仰慕。

過去幾年在美國發生的校園槍擊案,傷亡名單在媒體報導上經常只是沒名沒姓的「統計數字」。不過,俄勒岡州當地媒體在烏姆普夸社區學院校園槍擊發生後,卻紛紛從另一個角度出發,給予不幸死亡的遇害者較為廣泛及深入的報導,細數每位死者的人生經歷、追求夢想以及家庭背景,不像以往只是聚焦在槍手一個人身上。

CNN網站首頁10月3日把烏姆普夸社區學院校園槍擊九位遇害者的照片排在一起,標題為「生命遭到摧毀 無法補救」(Lives are shattered beyond repair.)。受害者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如同韓林所言,或許媒體應該多多關心受害者,而不是在無形之間讓殺人兇手搖身一變成為風雲人物。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5年12月號;訂閱 《全球中央數位雜誌》;本文由《全球中央》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不朽的成就-C.S.路易斯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