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車變身 俄整裝賺暴利
事故車販售最大的問題,是業者對消費者隱瞞車輛事故經歷。如果只是小損傷,還不會有太大問題,但若是車體骨架彎曲變形,或因泡水造成電力系統損壞的話,就會有安全上的疑慮。
文、圖/朝日新聞
近來,將因車禍損壞或泡水故障的日本車,出口至其他國家的狀況,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原因是這些車經過修復就可以駕駛,價格則比一般中古車便宜,因此在俄羅斯等新興國家相當受到歡迎。雖然是基於資源再利用的觀點,然而,業者販賣時隱瞞車輛為事故車,則形成安全上的疑慮。
在昏暗的汽車修理廠中,中國籍員工默默地擦拭著剛完成烤漆的車輛。這座位於俄羅斯海參崴的廠房裡,有10多輛日本中古車緊挨地排列著。其中許多車體有部分凹陷的狀況,有的甚至連車頭燈都沒有。儀表板以及車門等內外裝汽車零件,被隨意地放置在地上。
裝修廠老闆是中國人蕭良,他操著俄語笑著說,「這些車都是俄羅斯中古車業者從日本進口來的事故車。只要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變得像是新車一樣呢」。蕭良說,與這裡類似的事故車整修廠,在海參崴市內有超過100家以上,全都是中國人經營的。目前蕭良的工廠裡有10位員工,每人月薪大約人民幣8,000元(約新台幣4萬3,000元),每天工時為早上9點到凌晨2點,旺季時,甚至可能連續工作24小時。
其實,早在1980年代後半,便因為俄羅斯船員能利用手提行李等級的便宜運費,將日本中古車以低價運回俄羅斯,因此讓日本中古車開始在俄羅斯東部地區大受歡迎。然而,隨著競爭逐漸激烈,大約10年前,進價更便宜且利潤更高的事故車便逐漸在市場上增加。
34歲的中古車商埃夫契尼・費多朵夫,自2003年便開始事故車買賣,量多時每月可賣到20台。他說,「有些事故車利潤,甚至比中古車高上五倍呢」。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全本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一般中古車收購價大約為50萬日圓(約新台幣13萬元),而事故車則一半不到,約20萬日圓。而用於修理的零件,也是來自中國的便宜貨。雖然與原廠零件相比持久性稍差,但外表並無差異。
此外,中資整修廠人員透露,「部份員工是以觀光簽證入境的非法勞工」。也因此,這些工廠的修理費用得以降到俄籍整修廠的一半左右。而這些因素,是促成低價中古車的原因。
由於許多業者並未說明車子的來源,因此在海參崴販售的中古車比率,從一成到八成的說法都有。而景氣低迷所帶來的整體販售台數下降更是雪上加霜,讓隱瞞車輛為事故車的業者有可能因此更為增加。
費多朵夫也沒有對買家坦白,自己所賣的車輛其實是事故車。他強調說,「我們會讓客戶親自檢查車子的每一個部份,所以沒有任何問題。」
在日本的中古車市場上,事故車其實並不受消費者青睞。就算這類車經過修理後還可以行駛,通常也會被保險公司或拆卸業者回收解體,當作中古零件或廢鐵來賣。
然而,富山市的中古車出口業者康斯坦汀・鐵爾普果夫卻認為,「由於日本的事故車損傷較少,因此在全球都相當受到歡迎。基本上只要稍加整理,都還可以使用很長的時間」。隨著中國等地製造的便宜零件變得更加容易購買,現在不論是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簡單地完成事故車的修復。
出口事故車大廠「TAU」,便是著眼於這些優勢。公司的物流部長野月平啓介表示,「我們從中古車商及保險公司等地回收事故車,然後依損傷程度歸類為可修復、零件利用、以及材料利用等三類,藉此有效活用資源。」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全本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根據TAU資料,日本每年約有117萬台事故車,其中29萬台為可修復車輛。2009年9月,TAU經手了2萬3,000輛事故車,到了2014年9月,則成長了一倍達到4萬7,000輛,其中有近八成都銷往國外。目前除了俄羅斯之外,偶爾也會出口到經濟發展蓬勃的非洲以及中南美洲,並在貿易中繼點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杜拜進行修復。
事故車販售最大的問題,是業者對消費者隱瞞車輛事故經歷。如果只是小損傷,還不會有太大問題,但若是車體骨架彎曲變形,或是因泡水而造成電力系統損壞的話,就會有安全上的疑慮。
除此之外,有些不肖業者甚至還為了逃漏進口關稅,因而將車輛拆解為「零件」後進口,然後再於當地進行組裝,並以「一般車輛」的方式販售。某俄羅斯銷售業者便透露說,「只要將車身編碼或登記文件,跟同種類的車調換後就不會被發現。」然而,拆解再重組,將會大大減損車輛的安全性,因此在俄羅斯法律上其實是被禁止的。
為防止消費者在不知情下買到事故車,目前有許多機制正全速規劃之中。據俄羅斯整修廠業者表示,近來,在簽訂汽車買賣契約前,會要求先將車輛帶到檢查廠檢查的消費者,與過去相比已大幅增加了。(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5年5月號;訂閱《全球中央數位雜誌》;本文由《全球中央》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