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掀起「機器人革命」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成長戰略,打出「機器人革命」的口號,訂下目標,直至舉辦東京奧運的2020年為止,機器人產業要擴大為目前的三倍,達到2兆4,000億日圓。
文、圖/楊明珠
由日本本田技研工業開發的「ASIMO」是世界上首款雙足機器人,美國總統歐巴馬、德國總理梅克爾訪日時,都與ASIMO交手過,歐巴馬還與ASIMO踢足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大力推動機器人產業,去年8月還穿上肌力裝,彷彿「肉身機器人」。
本田的研發人員設計ASIMO(創新移動中的先驅,Advanced Step in Innovative Mobility)的概念源自於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蟲的《原子小金剛》;利用預測運動控制原理來控制重心、零力距點(Zero Moment Point ,ZMP),使得雙足機器人可步行、上下樓梯、迴轉、跳舞等。新型的ASIMO除了會跳躍之外,還會打開水壺蓋,將水倒入紙杯,本田利用ASIMO的開發技術,開發出可運用於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因應核災機器人」。 去年6月,支援生活、服務型的機器人領域有了新話題,那就是日本電信巨擘軟體銀行公司(SoftBank)研發的人型機器人「Pepper」誕生,這是利用相機、掃描器等設備,具有學習能力、感情辨識功能,可做出一些肢體動作,進行簡單的會話,現階段Pepper約有100種應用程式,是首款針對個人使用的機器人,一台售價19萬8,000日圓(約新台幣5萬2,300元)。
日本《讀賣新聞》記者到東京都國分寺的一家養老院採訪,看到有失智症老人在與來訪的Pepper互動,開發Pepper人員正在研究可以與失智症者溝通的程式內容。 除此之外,日本的恩益禧(NEC)公司也開發智慧互動小型機器人「PaPeRo」,相當適合用來陪伴失智症老人,目前有些照護中心已開始使用,將來可望推廣到一般家庭。 截止2012年為止,日本失智症及將來可能會罹患失智症者總計約逾800萬人,今後還可能再增;加上65歲以上獨居老人家庭、只有高齡夫婦同住家庭從2010年的20%到了2035年將增至28%,所以如果家庭有「不會累」的機器人就可陪伴老人家,並能提醒老人家吃藥時間等。另外,2013年10月,日本松下電器「Panasonic」開始出售機器人「HOSPI」,這是可以代替醫護人員運送患者所需的藥品和病歷卡,已有醫院試用。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全本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去年6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到東京某家養老院時,還特別脫下西裝外套,試著穿上照護用的「肌力裝」(Muscle Suits)。這是東京理科大學教授小林宏研究室開發的機器人技術、並由菊池製作所製造,是利用壓縮空氣所產生的動力成為助力,一般人穿上肌力裝最多可分擔30公斤的提重負擔;在高齡化時代,照護老人時常要將老人抱起,很費腰力,穿上肌力裝,便可減輕負擔,安倍在嘗試之後強調:「我確信未來生活、產業會產生大變化。」 去年5月,記者也採訪過小林宏與菊池製作的菊池功,他們解說肌力裝,並讓外籍記者們實際穿戴肌力裝搬運重物,有位嘗試過的記者說:「彷彿突然變成大力士。」小林宏與研發團隊前年在東京都葛飾區成立「INNOPHS公司」,去年開始正式販售肌力裝,而位於靜岡市有家提供到府入浴照護的「Asahi Sun Clean」公司,其中500輛專用的照護車就配備了肌力裝,讓照護工可減少腰部的負擔。 此外,也有出自筑波大學的人士,在位於茨城縣筑波市成立公司「Cyberdyne」 ,其開發的「 HAL 機械人」,也可以讓穿戴者減輕腰部負擔;HAL才2.9公斤重,在腹部及大腿纏上帶子,將機器裝置安裝在腰部,利用壓縮空氣的原理抬高物體時,可補助25%至40%的力量。 今年3月,Cyberdyne向日本政府申請做為醫療用機器人的製造販售,最快則今年就可以被批准,成為日本境內第一項醫療用穿戴型機器人,這有助於漸凍人、肌肉萎縮症者等改善行走的問題。去年11月日本知名建設公司大林組在東京的一處工地就引進HAL,之後其他工廠、物流據點也陸續引進,今年2月,HAL開放出租給支援照護的相關設施。 另外,農民務農時,必需耗費大量體力在種植或採收,和歌山大學的教授八木榮一就研發了助力裝「Libero」,有助果農、米農等,搬運水果或米袋。截至2011年,日本務農者有260萬人,其中逾65歲者占六成;農民高齡化現象使得和歌山縣部分柑桔農園因無人能耕種而成廢園,有了Libero,就可讓體能較差的老人、女性也能抬起重物,提高生產效率。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全本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日本開發機器人的歷史逾30年,被稱為「機器人大國」,在產業機器人方面的生產能力堪稱世界頂級,日本的發那科(FANUC Corporation)、安川電機公司在此領域占全球市占率的一半,技術能力相當高,但是在服務領域機器人產業,日本技術開發雖快,卻難以掌握市場需求;而美國在這方面卻能占盡先機,像是美國「iRobot」公司熱賣的機器人吸塵器「Roomba」,就是利用地雷偵察技術研發的,其內部只是簡單的半導體、掃描器而已,但日本就未能先馳得點。 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核災之後,最先被派到核災現場的正是美國iRobot公司的機器人,當時製造機器人的許多日本公司都感到面子掃地,而這也成就兩名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開始研發機器人的契機,兩人一同成立了一家名叫「SCHAFT」的公司。2013年,美國谷歌(Google)收購SCHAFT,顯示美國最尖端科技產業高度關注日本機器人工學技術,當時購買SCHAFT的谷歌主管就表示,「錢不是問題,希望能改變世界。」SCHAFT前財務負責人加藤崇則表示,SCHAFT公司所設計的機器人是為了能讓它在災區工作,但卻因「面相差」,不僅是日本政府,就連日本境內的公司看了都一笑置之,在調度不到資金之餘,只能到美國尋求可能性。
加藤道出在日本創業維艱的心境,他說:「很聰明、也懂技術的人,很難在日本發展,只好去美國矽谷;在日本,被認為沒啥的人才,到了美國突然被捧得像神一般」其實, SCHAFT所研發的雙足步行機器人,2013年12月時,在美國軍方國防先進研究計劃署(DARPA)主辦的「因應高度災害機器人競賽」中奪冠,去年4月,美國總統歐巴馬訪日時,還去參訪SCHAFT因應災害機器人的展示。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SCHAFT被美國谷歌買走之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成長戰略,打出「機器人革命」的口號,訂下目標,直至舉辦東京奧運的2020年為止,機器人產業要擴大為目前的三倍,達到2兆4,000億日圓。日本經濟產業省估算,到了2035年將逾9兆7,000億日圓,尤其可望擴大需求的是照護、警備、導覽、教育等「服務用」機器人;日本政府正努力思考如何協助企業運用產業機器人的技術,開發新技術也開拓市場,譬如,針對照護設施及企業合作開發機器人實驗,政府也開始實施給予補助金的制度。 安倍政府在2015年度成長戰略當中,把加速機器人的研發列為重點政策,編列111億日圓的預算,這比2014年度增加34.4%,主要目的是希望企業能多研發出性能好、價格便宜的機器人,同時,也要推展新世代的人工智能研究。(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5年5月號;訂閱《全球中央數位雜誌》;本文由《全球中央》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