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組織 吸引邊緣化青年
中東與北非國家政局紊亂,年輕人走投無路,歐洲的年輕穆斯林與白人主流社會疏離,恐怖組織的網路聖戰成為心靈依歸。在埃及,年輕世代不滿現狀,前途無望,在極端社群中尋求出路,有600多人去了伊斯蘭國。
文/廖漢原(中央社駐華府記者)
網路社群媒體改寫人類溝通歷史,臉書(Facebook)幫使用者找失聯朋友,還透過巨量資料連結同好;推特(Twitter)取代電視即時新聞,快速散布資訊,指尖輕碰手機銀幕,消息即時傳送至千萬追隨者。 社群媒體大幅超越電子郵件、手機簡訊和網路聊天室的單向功能,為行銷宣傳業與公民團體廣泛運用,恐怖組織更利用社媒操作簡易、免費與即時特色,快速連結各地同情者與可能參與恐怖活動的年輕男女,提供極端主義消息與製造武器的資訊,吸引全球穆斯林青年加入伊斯蘭國(ISIL)聖戰,或在當地自行發動恐怖攻擊。
911事件前,美國情報單位已著手監控可疑手機與電郵通訊,雖成功阻止蓋達組織策動多起恐攻,最後仍難避免嚴重傷亡。隨著寬頻網路普及,社群媒體快速發展,新一代恐怖組織將戰場升級,在臉書、推特發動占領,YouTube成為無須審查內容的傳播頻道。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訪問學者柏格(J.M. Berger)的「伊斯蘭國推特普查」(ISIS Twitter Census)顯示,2014年10至11月,推特上出現4萬6,000個支持者帳戶,當中約2萬個在伊斯蘭國控制區域內登錄,沙烏地阿拉伯居次,美國有404個,英國有139個。 普查還指出,帳戶中二成使用英文,75%為阿拉伯文,5%為法文,平均追隨者數量達千人,高於推特的平均數。伊斯蘭國成功占領推特,歸功於少數極端活躍人士,當中545個帳戶每日推文量達150至200則。 推特成了伊斯蘭國大量散播恐怖理念的利器,臉書的組群與搜尋功能,自動幫助恐怖份子尋找全球同好。 智庫威爾森中心(Wilson Center)恐怖主義與網路研究員魏曼(Gabriel Weimann),在名為《新恐怖主義新媒體》的報告指出,臉書是恐怖分子號召主流伊斯蘭國家青年的重要媒介,這些年輕人未必與恐怖組織有關連,但經過點閱與連結,許多邊緣化的青年最後走向恐怖道路。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全本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中東與北非國家政局紊亂,年輕人走投無路,歐洲的年輕穆斯林與白人主流社會疏離,恐怖組織的網路聖戰成為心靈依歸。 22歲的埃及青年雅柯(Islam Yaken)出身開羅中產家庭,熱愛健身,網上可見他上載的運動影片,大秀猛男身材。雅柯的輕鬆貼文內容為「男人都夢想擁有六塊肌,脫掉上衣在沙灘或泳池展露身材,讓人眼睛吃冰淇淋」。 年輕的雅柯如同全球青少年憧憬未來,他希望成為健身教練,出國工作,和性感女生交往。不過他突然消失了,父母和朋友不清楚他身在何方?再見到他時,已成為伊斯蘭國戰士,身旁還有一具身首異處的屍體。 當全球反恐專家極欲瞭解,出身歐美的青少年拋棄富裕生活投入伊斯蘭國的原因時,《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2月詳盡報導雅柯的故事,不難看出網路社群媒體扮演的角色。 2011年憤怒的埃及人推翻強人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30年的統治,此後政局動盪,雅柯的夢想難以實踐,他迷上伊斯蘭宗教領袖雅庫布(Sheikh Yacoub),雅庫布在Youtube個人頻道和電視上宣揚政教合一的保守理念。 此後雅柯出入清真寺,蓄鬍,隨後申請土耳其簽證,進入敘利亞,成為殘酷的伊斯蘭戰士。他透過社交網站散布大量恐怖影像,成了埃及的惡夢。 在埃及,年輕世代一如雅柯,不滿現狀,前途無望,在極端社群中尋求出路,有600多人去了伊斯蘭國。
臉書、推特與YouTube都是美國網路公司,伊斯蘭國卻是社群媒體戰爭的贏家。推特在壓力下雖暫停數千個伊斯蘭國相關帳戶,但恐怖分子善用社媒匿名特性,大玩捉迷藏,帳戶遭停用後,隨即登錄新帳戶,繼續散布恐怖資訊、召募戰士,教授製造爆裂物,更嚴重的是,帳戶遭刪除反而產生更極端的恐怖分子。 開放是社群媒體大受歡迎的主因,臉書與推特都堅持最低限度的審查。柏格認為,美國政府與業者須聯手處理恐怖主義在社媒擴散的嚴重問題,但需依循社媒特性,打入虛擬空間,與個人、社群與大眾廣泛對話,才有成功的可能 魏曼強調,國家安全機構因應網路新局勢,須調整反恐策略,在面對線上戰爭、情報蒐集與專業網路訓練,也都要有新思維。(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5年4月號;訂閱《全球中央數位雜誌》;本文由《全球中央》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