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濱海度假新選擇 異國氣息的頭頓耶穌山
終於來到耶穌像上方,眼前豁然開朗的那一刻,忍不住為這片風光驚呼,隨著耶穌像的視線望出去,別有一番「俯瞰世間」的獨特感受。
文、攝影/陳彥豪 (旅遊作家)
越南宜於濱海度假的去處何其多,比如峴港或是芽莊,而疫情之後富國島更是人氣暴增。不過如考慮到地利之便,倘若搭機從胡志明市入境、遊覽南越的話,那離胡志明市僅約100公里、大概兩個多小時車程即抵的頭頓(Vung Tau),海岸綿延、風光明媚,雖然相對冷門,卻也是值得一探的濱海城市。
有些城市,或許知名景點不算多,但只要其中一處有特色,日後怎樣也不會忘記,而頭頓正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它最具指標性的地標、讓不少旅人願意為此專程來一趟的景點,便是耶穌山。
說起耶穌像,名氣最大的,莫過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的那座了,聳立山頭、張開雙臂,如擁抱世人。而曾被法國殖民、受歐美文化影響的越南,作為在亞洲天主教最興盛的國家之一,也於1970年代,在頭頓興建了高32公尺、基座四公尺的巨大耶穌像;並於1990年代重新修建,與總高約38公尺的巴西耶穌像,在高度上十分接近。
想朝聖耶穌像,須從耶穌山山腳下,沿階梯一路上行。此地不愧是頭頓名景,集結世界各地前來爬山的旅客,大夥氣喘吁吁爬過800多個階梯,沿途賞看天使或耶穌門徒的雕像後,偌大的白色耶穌像,正高高聳立前方。
耶穌像的其中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可以走進去、爬上去。聖像內有133階迴旋梯,十分狹窄,往上和往下走的遊客屢屢如「會車」般擦身而過,因此雖然階梯數不多,但移動時經常相當費時。
終於來到聖像上方,這座耶穌像展開的雙臂約有18公尺寬,在聖像的左肩、右肩各有可站數人的小小空間,當一穿出通道來到肩膀處,眼前豁然開朗的那一刻,忍不住為這片風光驚呼。尤其是左肩所在位置,恰可將頭頓市區與連綿10多公里的海岸線盡收眼底,不僅呈弧線的海岸如許美麗,隨著耶穌像的視線望出去,別有一番「俯瞰世間」的獨特感受,也讓這裡與行旅各地所爬過的觀景台、制高點,氣氛格外不同。
頭頓有名的景點,很多都在高處,除了耶穌山以外,還有頭頓燈塔,也很適合俯瞰頭頓。另外還有座叫做巴赫丁(Bach Dinh)的洋宅行宮,是頭頓保存較完好的法國殖民時代建築,現規劃為博物館,也適合居高臨下眺看海濱。
除了制高點多,由於頭頓市位在半島上,三面環海,分別有前灘、中灘、後灘,因此非常適合濱海遊憩,沿海一帶放眼望去,盡是戲水遊玩的人潮。每處海灘所見風光也不盡相同,比如在後灘除了海岸風情,還能遠眺耶穌山,望見濱海山丘上高高聳立的耶穌像。
如同峴港、芽莊、美奈等其他濱海城市,頭頓也有不少臨海旅舍,可以入住充滿設計趣味的時尚飯店,直眺海濱,感受頭頓半島上的悠閒愜意。頭頓自19世紀法國殖民時代起,就已發展為度假勝地,但早年是淳樸漁鄉,如今在遍布高樓大廈的情況下,依然保有漁村風采,沿著海岸線有不少小漁港,其中位在頭頓西岸、渡船碼頭附近的漁港,小船停得密密麻麻,色彩繽紛,形成一幅饒富異國氣息的景象。
頭頓雖然以耶穌山夙負盛名,但也能找到不同宗教的名勝景點,比如西岸漁港附近的普陀山觀音寺,已有約300年歷史,內有約20公尺高的觀音像,與耶穌像分別聳立頭頓,就讓此地更顯兼容並蓄、文化多元。
除了觀音寺,在頭頓還有處叫做「勝三亭」的歷史文化古蹟,是同時坐落勝三廟、五行娘娘廟、南海陵等廟宇的建築群。其中南海陵一般俗稱「鯨魚廟」,才來到廟前,就可見到一尊偌大的鯨魚模型,與尋常寺廟所見,大大不同。步入廟內,發現這裡竟奉祀鯨魚骨架,大批魚骨在玻璃櫃內珍藏,櫃旁開了小門,信徒會以手撫摸祈福。
向當地導遊探問後,方知越南有不少沿海地區,自古即有鯨魚信仰,將其視為漁民面對海上狂風暴雨時,護佑漁船的海神,也被尊稱為「漁翁」或「海翁」,至今許多漁村每年依然有祭祀鯨魚的祭典。而在越南諸多祭拜鯨魚的廟宇中,頭頓這座古廟不僅歷史悠久,相傳1824年就已建廟,也曾多次獲越南歷代皇帝賜匾或頒發敕文。參訪這座獨具地方色彩的鯨魚廟,不僅建築本身古色古香,也能因此得悉一段傳說。
頭頓或許不是前往越南的濱海度假首選,但它不僅鄰近胡志明市,也有亞洲最具代表性的耶穌像之一。兼具自然風光與人文深度,正是頭頓令人印象深刻之處。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