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1年4月
離開歐盟的英國要何去何從?首相強生3月16日提出新的外交政策,指明英國的出路—拓展在亞洲的影響力。英國的積極作為還包括與日本、新加坡分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全球中央2021年4月

挖地見寶的土耳其 遭揮霍的文化祖產

2021/4/1 09:2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無論是出於政治經濟的考量,或是整修時的輕忽,一座座遭破壞的歷史遺產,都顯示土耳其對文化資產保存缺乏願景。

文/何宏儒 (中央社駐安卡拉記者)

土耳其堪稱考古與文化資產最豐富國家之一,有18處歷史遺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83處列入世遺「預備名單」。

然而,缺乏願景、保護不力都將導致歷史遺產遭到嚴重破壞,而把考古遺址當成旅遊區並且過度開發,同樣令考古學家引以為憂。

營造公司不合格 整修古蹟拿電鑽侍候

土耳其文化旅遊部去年「整修」伊斯坦堡地標加拉達塔(Galata Tower)期間,兩名工人被拍到手持電鑽努力鑿開中世紀石牆。伊斯坦堡巿政府文化資產局長波拉同年8月12日將畫面上傳推特,引起舉國震驚、輿論撻伐。

「這算哪門子整修。就算經過批准,也是以整修之名行破壞之實。沒有任何機構可以拆除歷史建築,還用電鑽拆牆。是整修的話,怎麼可能會動用到這種工具?」波拉說。

可以把金角灣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盡收眼底的加拉達塔當今建築建於14世紀,經歷地震、祝融、修建,並且見證鄂圖曼帝國興衰而屹立至今,是伊斯坦堡最著名歷史資產之一。然而,中世紀石砌結構如今卻敵不過工人以電鑽侍候。

最大在野黨共和人民黨籍巿長伊瑪莫魯2019年入主第一大城伊斯坦堡後,文化旅遊部長埃爾索伊就宣布「接收」有近700年歷史的加拉達塔產權,引發高度爭議,讓人從文化資產保存看到政黨惡鬥的影子。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高九層、主宰伊斯坦堡天際線的加拉達塔16世紀時曾經被當作監獄、17世紀成為鄂圖曼帝國軍樂隊宿舍、18世紀成為觀察火情的瞭望塔,現在則是城巿最重要觀光資產之一。加拉達塔2013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預備名單」。

波拉上傳影片後,埃爾索伊隔天推文強調,工人只是在「移除最近砌入的石頭」。此一說法自然遭到質疑。

總統艾爾段的執政黨正義發展黨政府「整修」文化遺址卻挨批破壞古蹟,不是只有這一次。時間較遠的不說,就在加拉達塔事件後不久,中部城巿西瓦斯(Sivas)於同年8月19日傳出當局出動吊車「對付」有800年歷史的塞爾柱帝國時期古橋。

考古學家、非政府組織文化與自然遺產監督平台創辦人巴許格連強調,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用挖土機或其他重型機具「整修」考古遺址。

加拉達塔和西瓦斯的例子凸顯出嚴重問題:不具備保存和整修古蹟專業的營造公司怎麼可以參與相關計畫?

文化遺產整修業務主管機關基金管理總局局長柏罕回應,這個問題將會「很快」改正。埃爾索伊在加拉達塔事件後強調,遺址整修工作「未來一定要」交由認證業者執行。

文化觀光部似乎有意亡羊補牢,然而,主管機關基金管理總局既無人力也無能力去執行。兩個政府機構聲稱肩負全國成千上萬古蹟維修的重責大任,實際上卻沒有善盡義務。

八角清真寺成玻璃屋 千年城堡變海綿寶寶

在西北部布爾薩省(Bursa),基金管理總局2013年對地方政府興訟,爭奪有「布爾薩聖索菲亞」之稱的聖喬治教堂(St. Georgio’s Church),取得產權後將建築改登記在當地清真寺名下。

當地巿政府原本已經把建於1896年的這座東正教教堂重新整修,2009年對民眾開放成為文化中心。但是基金管理總局奪下產權後長達七年不維護,聖喬治教堂2020年9月2日外牆嚴重坍塌,即使修復,也無法恢復舊觀。

具有獨特歷史意義文化資產慘遭「整修」的「毒手」,彷彿喪失靈魂,淪為不倫不類的普通房子,甚至醜陋建築,這樣的「災難」在土耳其時有所聞。

在伊斯坦堡的胥海爾貝清真寺(Süheyl Bey Cami)是1591年鄂圖曼帝國傳奇建築師錫南的傑作,在1990年代遭摧毀。2013年重建後,屹立了數個世紀的圓頂不復見,原本獨特的八角形清真寺徹底改頭換面,變成一棟嶄新的當代玻璃帷幕方形建築。若非緊挨著外牆新建了一座宣禮塔,從外觀根本看不出那是清真寺。

同樣在伊斯坦堡,黑海濱2,000年前由熱那亞人興建的歐賈克勒島城堡(Ocaklı Ada Castle)2015年「整修」完工後,把當地人嚇傻了,因為修復之後的外牆出現三個半圓、三個方框窗,組合起來使得黃色方形牆面看起來就像一張人臉,令人聯想到卡通人物海綿寶寶。

整修完工的文化資產徹底失去原有面貌,令人扼腕。與此同時,沒有人為此負責的事實儘管離譜,卻也反映出政府對文化資產保存缺乏願景。

伊利蘇水壩(Ilisu Dam)是另外一個備受爭議的案例。

地緣政治與經濟考量 沉沒萬年歷史古鎮

為了「東南安納托利亞計畫」開發案,土耳其在東南部底格里斯河畔興建伊利蘇水力發電廠水壩,成為土耳其第二大水壩,但因此形成的人工湖吞沒了擁有1萬2,000年歷史的庫德族古鎮哈桑凱依夫(Hasankeyf)。

充滿歷史價值的文化遺跡永沉水底,引發當地民眾、反對黨和非政府組織抗議,不禁令人質疑「一個國家的政府是否有權力銷毀人類共有文化財產」?

哈桑凱依夫所在區域曾受亞述、古羅馬、拜占庭、塞爾柱、鄂圖曼等帝國洗禮,彙聚了中亞、高加索、波斯、美索不達米亞等多種文化,也曾經是古絲路所經的商業重鎮。直到1970年代,當地數以千計洞穴仍有人居住,距敘利亞與伊拉克邊界不遠的當地,被認為是全世界罕見有人類持續居住的最古老地區之一。

但是這一切都被淹沒在水下。由於當地是庫德族世居地,對蒙受壓迫的土耳其庫德人來說,消失的哈桑凱伊夫似乎成為當局庫德政策的一個縮影。當地居民艾罕受訪時說:「這裡的歷史如此豐富。每當你向下挖,就會挖到不同的文明遺跡。摧毀哈桑凱依夫,是犯下重大罪行。」

土耳其當局強調經濟考量,但是觀察家從伊利蘇大壩看到了地緣政治角力,認為這項計畫使土耳其可以掌控伊拉克境內底格里斯河水流量,掌握伊北庫德自治區政府的命脈。大壩計畫也因破壞環境、歷史遺址與居民人權而遭遇歐洲聯盟反對,而這項計畫啟動時正值土耳其入盟談判陷入僵局之際。

遺產保護與商業化的拉鋸則是另一大課題。

遺跡炒作成商機 考古界憂心

土耳其東南部的哥貝克力石陣(Göbekli Tepe)是地球上目前發現最早的文明遺蹟之一,巨石結構中獨特的T形柱上刻有野生動物圖像,可以從中窺見距今約1萬1,500年前上部美索不達米亞人類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有「舉世最早神殿」、「歷史歸零點」(ground zero of history)之稱。

哥貝克力石陣2018年被列為世界遺產,艾爾段將2019年定為「哥貝克力石陣年」,光是當年前七個月就吸引了超過200萬名觀光客。加上Netflix土耳其原創影集《阿提耶》(Atiye)探索哥貝克力石陣圖騰的故事背景引人入勝,助長當地旅遊景氣。但是過度炒作和開發絕非保存文化遺產的正確做法,這種將其當成旅遊區且過度開發的做法,讓考古學家感到憂慮。

文資保存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如何在妥適維護與活化利用之間取得平衡,將前人豐富印記與智慧傳承給後代,是這一代人重要的使命。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重返榮耀之路 巴黎聖母院火劫兩週年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