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比氣長 航空業自救出奇招
面對疫情海嘯,航空業無不想盡辦法開源節流,除了搶貨運外,還有各大主題的類出國、航空營,甚至在街頭賣起油條,而電商更成為星宇航空的金雞母。
文/汪淑芬 (中央社記者)
2019冠狀病毒疾病在全球迅速蔓延,站在疫情海嘯第一排的全球航空業全部被重擊,超過98%以上國際客運航班被迫取消,航空公司收入瞬間跌落谷底,有些已不支倒地,全球已有約50家航空公司關門,還能撐住的,無不期待疫苗早日讓疫情止步。
華航靠貨運突圍 長榮老本夠強
航空業坦言,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最重要的就是拚生存、比氣長,不二法門就是開源和節流,爭取航空貨運是最大開源方式,華航表現最亮眼,長榮也努力追趕。
在嚴格邊境管制及防疫隔離政策下,多數航空公司客運班機停飛,因全球貨物仍得流通,原本客機腹艙載貨的運能縮減,航空貨價大漲,全貨機變得搶手,華航多年來利用率低的18架747型全貨機突然變得很忙碌,也成了華航在這次危機中突圍的幫手,讓公司仍有相當不錯的進帳,累計2020年1到11月貨運營收較2019年成長83%,2020年第二季獲利達新台幣24億元,降低疫情對整體營運的衝擊。
長榮航空因只有五架貨機,航空貨運運能供給比不上華航,但在疫情衝擊下,也成了公司重要收入來源。2020年第二季在全球多數航空公司虧損下,長榮也獲利3,000萬元,並立即調整購機計畫,將還未交付的15架787客機中,其中三架改為777貨機。
為搶貨運市場,華航及長榮都申請利用客運班機的客艙載貨,民航局估計,兩家航空公司的機隊中,目前約有三成的客機被當作貨機營運。華航統計,去年第二季至去年底,每月平均執行逾千班純載貨的客機航班。
不過,貨運仍難完全彌補客運的鉅大損失,累計去年前三季,華航仍虧了約20億元,長榮虧損更高達36億元,長榮幾乎虧掉2019年一整年的獲利。
從民航局公布的資料來看,長榮累積的資本雄厚,到去年第三季,仍有超過46億累積盈餘,是七家民航業者中成績最佳,華航去年雖靠貨運進帳不少,但累積虧損還是超過20億元。
想生存就要比創意 航空業斜槓花招百出
除了搶貨源外,在客運量只剩下以往1%到2%時,「類出國」成了航空公司努力創造客源的方式。航空公司不諱言,類出國能帶來收益有限,主要是希望旅客仍對搭機旅遊有信心,雖然「類出國」的班機也可飛到鄰國上空,但因都在國內機場起降,讓旅客能在機場及飛機上買免稅品,暫時彌補旅客無法出國玩的遺憾。
長榮航空更在類出國的父親節首發團後,一口氣推出七大主題的類出國,包括中秋賞月、雙十連假、萬聖節、雙11、耶誕節、跨年及元旦曙光;華航推出的類出國還結合小小空服員的活動;星宇航空的類出國更結合旅行社推出各種包裝,除了搭機外,還可加選入住五星飯店。
還有各式的空地勤航空營,讓以往幾乎不對外開放的航空設施,提供民眾真實體驗,長榮航空、台灣虎航除了推「空服員體驗營」滿足一般民眾當一日空姐、空少的樂趣外,還分別推「機長體驗營」、「模擬機體驗營」,都讓民眾進入有如真實飛行情境的模擬機艙,由機師指導開飛機;長榮航空還有「空廚體驗營」,不但可一窺機上餐製作過程,還有大廚親自現場教授機上美食料理,讓航空迷樂在其中。
泰國航空的「偽出國」也頗有特色,翻修曼谷總部的員工自助餐廳,改裝成飛機客艙情境的主題餐廳,客人能坐在真正的飛機椅上用餐,並由空服員負責接待,在陸上享受搭機出國的感覺。
泰航為求生,甚至街頭賣炸油條套餐,可搭配煉乳或紫薯羹,每份售價約30至50元泰銖,據說每月可為公司帶來約1,000萬泰銖(約新台幣980萬元)收入。
星宇航空去年1月23日才開航,就面臨世紀大瘟疫,星宇率先響應「類出國2.0」,首梯安排桃機往返台南,往台南的航班還邀請受歡迎的國片《孤味》的導演許承傑,在候機室舉辦電影分享會;往桃園國際機場的航班,邀請日本西武集團伊豆箱根鐵道的超萌吉祥物「萊貓」接機,增添出國的情境氣氛。
台灣虎航為了讓旅客搭機更安心,11月更獨家推出「虎大位」,將A320客機的3-3排座位配置的中間座位,藉由擺放專門特別研發設計的可拆卸式間隔墊作為區隔,把原本的三個座位調整為兩個座位,同時延伸座椅的寬度,疫情期間所有航班、包括類出國包機都有虎大位,每班飛機座位數從180個減為120個,並採付費制,每個座位收費250元。
電商是航空公司力拚生存的努力方向,防疫產品成了必推商品,除了清潔液、消毒用品外,華航與明碁合作的防護衣、長榮的防護衣都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華航還特別針對防護衣開了一班類出國班機,由模特兒在機上走秀,長榮航空的防護衣則造成搶購,因很多民眾買不到,長榮已規劃推出進階版,採用P4實驗室等級布料。
星宇航空因才起步,航線少,電商平台「星宇小舖」現在反而是公司金雞母,估計每月營收有新台幣1,000萬元。
政府紓困是增加航空公司現金流的一大助力,交通部去年4月向行政院爭取到專案融通貸款500億元,由民航局信用擔保,同時提供一年利息補貼,協助航空公司、地勤業、空廚業等共11家業者取得資金活水,其中華航及長榮各申貸約200億元。
因疫情影響比預期嚴重,交通部長林佳龍去年12月再向行政院爭取250億元對航空業的紓困,但不再提供利息補貼。航空公司說,政府的紓困可解燃眉之急,但借的錢終究要還,不能光靠借貸度日。
政府紓困補人事成本 學者看好兩大國籍航空
節流部分,多數航空公司是砍人,節省人事成本,加拿大航空裁員六成,約2萬多人,英國航空裁員三分之一,約1萬2,000人,國泰航空裁8,500人,旗下港龍航空走入歷史,新航裁4,300人。
華航和長榮至今未裁員,主要就是政府紓困前提是優先用在員工。華航曾有短暫一個多月實施休息減班,除空地勤須執勤外,其他員工每週固定週三放假。
兩大航空集團都鼓勵員工休專案事假,放寬休假條件,專案事假不必提出任何證明,也不列入考績、年資計算,希望用柔性方式降低公司人事成本。
朝陽科技大學航空機械系副教授盧衍良說,華航及長榮在過去幾年不斷受到工會罷工的威脅,墊高的成本支出使得業者可用現金流大幅減少,台灣因為是四面環海的島嶼,對外連結還是要高度仰賴航空,如果業者能夠撐過這段時期,未來還是有發展空間。
成大交通管理科學系副教授戴佐敏認為,因低油價的配合,貨運機隊能讓華航在疫情危機中全力發揮;長榮航空則累積了夠強的本,她相信這兩家國籍航空可以度過疫情危機。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