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0年4月
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今年2月的一篇文章預言,新冠病毒將對全世界構成嚴重威脅,遠比其他病毒更具致命性及傳染力,恐是百年一遇的「大流行病」。
全球中央2020年4月

武漢肺炎來勢洶洶 美國醫療體系的嚴峻考驗

2020/3/31 17:01(4/4 20:0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美國因長期醫療體系問題及制度限制,在與武漢肺炎一戰中節節敗退。經歷一系列防疫缺失的美國是否仍能控制疫情,端看川普是否會拿出更有效的防疫措施。

文/徐薇婷 (中央社駐華盛頓記者)   

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席捲全球29個國家及地區,逾8,000人感染,770多人喪命。與亞洲重災區相比,美國當時只有29人感染,無死亡案例。把時間點拉到武漢肺炎肆虐的今日,當年只與SARS輕輕擦身而過的經歷,對美國來說是幸,也是不幸。

截自今年3月23日,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疾病在短短數月時間,就迅速從中國擴散至超過160個國家及地區,全球確診個案突破30萬例,死亡超過萬人。

由於過去與SARS奮戰習得的寶貴防疫經驗,台灣在武漢肺炎防疫工作上應變迅速,有效控制住疫情,受到國際肯定。相較之下,普遍被認為有頂尖醫療技術的美國,卻因長期醫療體系問題及政府制度上限制,在與武漢肺炎一戰中節節敗退。

僅流感篩檢就花10萬元 高昂醫療費成防疫破口

面對如武漢肺炎的高傳染性疾病,政府能否做到即時確診、隔離及醫治病患,在防疫工作成效上扮演關鍵角色。在美國,要達成這項目標並不容易,首因就是國內高昂醫療費用。

要能即時確診病患,取決於出現疑似症狀的民眾是否願意立即主動就醫。對多數美國民眾來說,這個決定可不好做,因為要考慮的不單單是身體健康,還有能否負擔檢測及後續高額診療費用的問題。

《邁阿密前鋒報》2月24日報導,一名邁阿密男性1月自中國出差回來,出現類流感症狀,因擔心罹患武漢肺炎,前往醫院接受檢測。醫院告知這位男性,篩檢武漢肺炎須使用電腦斷層掃描,他改以流感篩檢來排除,最後確認得的只是流感。

雖逃過一劫,但這位男性事後卻收到保險公司寄來一張3,270美元(約新台幣10萬元)醫療帳單,其中包含急診及呼吸道採檢費用。在有醫療保險情況下,他雖只須支付1,400美元,但他認為,不合理醫院收費將會阻礙疑似感染病患的就醫意願。

武漢肺炎檢測醫治費用 部分美國民眾恐付不起

《時代》雜誌3月4日報導,若持有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或政府醫療補助(Medicaid)以及在聯邦、州立及地方公立實驗室接受武漢肺炎篩檢的民眾,美國政府會支付費用;不過,民眾若在學術或商業機構接受檢測,目前不清楚須支付多少費用。

根據美國衛生政策組織「凱撒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調查,2018年美國沒有醫療保險的人口高達2,790萬人,較前一年成長50萬人。就算有保險,部分民眾是透過雇主承保有高自付額(deductible)的醫療保險計畫。

自付額是承保民眾每年須累積自付的金額,超過此金額保險公司才會開始幫忙負擔醫療費用。凱撒家庭基金會調查發現,2019年透過雇主承保的美國民眾平均個人自付額為1,396美元,較2009年的533美元增加162%。

美國聯準會2019年9月調查報告也發現,若面臨一筆400美元意外開銷,近40%美國民眾無法以現金或存款支付,或是輕易付清相關信用卡款項。

這代表,對沒有醫療保險的美國民眾來說,就醫是個連想都不敢想的選項;即便有醫療保險,民眾也可能因高自付額不願輕易就醫,只去藥局買藥吃。這麼做不僅延誤就醫,更增加病毒進一步擴散及感染他人的風險。

法規過嚴檢測能量不足 改進防疫措施刻不容緩

美國法律規定,在面對全國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之時,醫療院所實驗室須先自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獲得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才能研發並使用自家檢測模組來篩檢疾病。

這項政策目的是確保檢測品質,用意良善,卻大大限制初期控制、掌握疫情的能力,錯過防疫黃金時間。

1月20日,華盛頓州出現美國首例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在那之後約一個月時間,擁有3.3億人口的美國只有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及少數公立實驗室,有被授權及取得適當檢測工具進行篩檢,使得每日檢測能量有限。

專家當時警告,美國之所以確診案例少,恐只是因為檢測做得不夠快也不夠多。學術醫療機構也抱怨,食藥局政策不只麻煩,更阻礙感染病患的即時確診。根據疾管中心數據,從疫情爆發至2月26日,只有445名美國民眾接受過新冠病毒檢測。

在廣大輿論壓力下,疾管中心才在2月29日允許部分符合條件的醫院實驗室,能在取得EUA前就篩檢;美國相關部門也開始將更多檢測工具發送至醫療院所,預期能進行100萬至150萬次檢測。

另一個導致美國防疫慢半拍的主因,就是疾管中心初期過於嚴苛的檢測標準。疾管中心先前只准許醫生檢測近期有中國旅遊史,或是曾接觸確診病患的疑似病例,防疫有漏網之魚。

前食藥局局長高特里布(Scott Gottlieb)受訪表示,美國恐藏有許多未確診的感染病患,確診數量未來將急遽上升,之後才有可能掌握疫情確切擴散情況。

經歷一系列防疫缺失後的美國是否仍能控制住疫情,端看川普政府能否拿出更有效的防疫措施;更重要的是,他是否會大刀闊斧改革積病已深的醫療體系,確保美國下一次防疫之戰不再吃敗仗。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行動貨櫃的微型工廠 澳洲廢棄物就地重生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