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淹沒」威尼斯 浪漫水都變調
每年4月到10月,威尼斯每天有3.2萬名「一日遊觀光客」湧入。他們跟著舉著小旗的導遊橫衝直撞,但不買票進任何景點和博物館,也不在威尼斯購物用餐,讓浪漫水都變得像個充斥嘈雜叫賣聲的水上市場。
文/黃雅詩 (中央社駐羅馬記者)
2019年5月我去威尼斯採訪雙年展,一位也打算來看展的台灣友人傳訊抱怨,說兩週前已訂不到像樣的旅館,若不每晚砸個2、3萬台幣的高價,就只能下榻鄰近其他小鎮。
遊客數遠超城市負荷 加劇威尼斯下沉危機
頂著「世界水都」美譽,威尼斯每年湧入的觀光客比台灣總人口還多,高達2,500萬人,旅館價格高昂、一位難求是常態,雙年展與影展期間尤甚。預估到2025年,每年觀光客人數會飆漲到3,800萬,遠超過這座城市的負荷量。
大量觀光客加劇了威尼斯正逐漸下沉的問題。2019年3月,一大群威尼斯年輕人響應罷課抗議氣候變遷議題,這對威尼斯是生死存亡之事,因為海面只要再上升50公分,威尼斯島就會完全淹沒在波濤下。
雖然觀光客每年替威尼斯帶來20億歐元收入,但也嚴重衝擊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以交通為例,威尼斯城內大小運河交織,除了步行,主要大眾運輸工具是公共汽船。遊客固然可以租船夫手搖的「貢多拉」(Gondola)體驗,但因計價昂貴,多數時候遊客出入會選搭公共汽船,導致汽船上通常擠得水洩不通。
我每回到威尼斯,在尖峰時段搭公共汽船,都有擠上難民船的錯覺。船經過一些非景點的小站,偶爾會看到拖著菜籃的威尼斯老太太上船,她們很吃力地穿越人群,努力鑽到博愛座區,偏偏位子上早已坐滿結隊出遊的銀髮族,或帶著嬰兒來旅遊的外國媽媽,她們只好喃喃抱怨著,等好心人讓位。
多數威尼斯本地人住在遠離觀光客的區域,但也很難維持「正常」的城市生活。一位威尼斯居民明加第(Tommaso Mingati)表示,現在連想買個火腿都很困難,因為多數熟食店都消失了。
而威尼斯餐飲和購物商家,也有劣幣驅逐良幣現象。許多不肖店主認為觀光客只會來消費一次,抱持宰肥羊心態,例如2018年有四名日本人在威尼斯一家小店用餐,點了三客牛排、一客炸魚,被收取了將近4萬台幣的天價。
這類負面新聞頻頻鬧上國際媒體,讓原本應以海鮮聞名的威尼斯餐廳,在很多觀光客印象中成為「錢坑」,遊客害怕踏進威尼斯餐廳會踩雷,寧願選擇不具特色的國際連鎖速食店,甚至是自己帶三明治去野餐。
低質量旅遊淹沒威尼斯 入城稅鎖定一日遊旅客
威尼斯政府發現愈來愈多觀光客採取「窮遊」模式,他們住在郵輪或鄰近城市的旅館,避開了威尼斯每晚住宿需要課徵的旅遊稅,他們用一日遊的方式走馬看花,但不買票進任何景點和博物館,也不在威尼斯購物用餐。換言之,原本觀光財是威尼斯的提款機,現在威尼斯卻成了他們的消費品。
根據統計,每年4月到10月,威尼斯每天約有3萬2,000名「一日遊觀光客」湧入。
《紐約時報》2017年即撰文警告,威尼斯已被「低質量旅遊」淹沒。搭郵輪到威尼斯的旅客,下船只有兩、三個小時觀光時間,他們跟著舉著小旗的導遊橫衝直撞,這種「快餐式」的威尼斯旅遊,讓浪漫水都變得像個充斥嘈雜叫賣聲的水上市場。
為了與窮遊模式抗衡,威尼斯市議會2019年2月通過一項議案,要求一日遊觀光客必須支付3歐元的入城稅。
威尼斯市長布魯納羅(Luigi Brugnaro)認為,這是威尼斯遊客流量管理的重大轉捩點,因為最近數十年來,威尼斯人口急遽下降,從二戰後約17萬5,000人降至如今5萬人左右。威尼斯居民痛苦抱怨,這座城市已被觀光客淹沒,居民還得負責清潔和安全開支。
53年來最大水患襲水都 居民怪罪巨型郵輪惹禍
威尼斯居民的怒火在2019年底再度燃燒。11月中,威尼斯經歷了53年來最大水患,高水位淹進了聖馬可教堂等多個古蹟,讓義大利政府宣布城市進入緊急狀態。11月24日,約3,000名威尼斯居民上街舉牌抗議,他們認為是因為太多巨型郵輪停靠威尼斯,造成波浪侵蝕潟湖城根基,才會使洪水頻繁發生。居民擔心水患影響文藝復興重鎮的命脈,加劇當地人口遷出的問題,更遑論6月威尼斯才發生一起郵輪撞上碼頭的嚴重事故。
當時一艘載有2,000多人的MSC郵輪失控停不下來,鳴笛20秒警告,造成岸邊民眾驚恐竄逃,最後郵輪直接衝撞碼頭上另一艘小型觀光船,驚悚畫面猶如電影場景。
但撇開搭郵輪來的一日遊客,威尼斯對觀光客還是非常倚賴的。11月水患之後,威尼斯旅館訂房率掉了四成,威尼斯業者和市長都喊話,希望觀光客回來。夾在經濟與環保雙重考量下,打擊「過度觀光」(Overtourism)這個老議題,對威尼斯仍是糾結的兩難。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