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9年12月
正當許多工業化國家專注發展更快、更環保、更有能源效益的汽車,法國巴黎走得更前面,放棄汽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步行如今不但是巴黎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種全民運動。
全球中央2019年12月

巴黎打造步行城市 貼近在地脈搏的人文散策

2019/11/29 11:09(11/29 14:3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步行除了是巴黎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種全民運動。從巴黎一系列政策推動可知,一個城市的偉大在於遠見,不僅需要市民共同規劃建構,更關鍵的,是主政者的卓識和魄力。

文/曾婷瑄 (中央社駐巴黎記者)

不同於亞洲街道的車水馬龍,或是台灣騎樓的重重障礙,歐洲大城人行道大多寬廣,適合行走。其中巴黎挾帶先天人文優勢,與後天政策推動配合,變身適合漫步的城市。步行,已成為巴黎人的生活習慣。

車輛禁行區漸多 漫步巴黎是種享受

根據調查顯示,巴黎人最喜歡的移動方式,第一名是乘坐大眾交通工具,第二名則是步行,比汽車與腳踏車還要多。職業是醫療行政主管的Pierrede Chérisey,每天都走路上班。他說:「步行巴黎街頭是種享受,可以觀賞建築、獲取靈感,比起地鐵的沉悶,我更喜歡走路。」

步行除了是巴黎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種全民運動。過去十幾年以來,漫步巴黎的相關活動組織越來越多,例如2009年創辦的「穿越巴黎」(A Travers Paris)與2014年成立的「大都會行旅」(Le Voyage Métropolitain)。他們定期舉辦城市步行,引導行者一同探索巴黎市以及所謂「大巴黎」的巴黎周邊省分。有別於一般傳統的觀光路線,他們關注的是城市轉變中的不同樣貌,並以都市規劃、族群與社會學的角度,觀察城市發展下中心與周邊的互動連結。

巴黎市政府也把人行道列為都市空間重新規劃的項目中,負責交通的巴黎副市長納多夫斯基(Christophe Najdovski)在推特上指出,自2014年起,拓寬150多條人行道,相當於將10公頃的土地還給行人。

除了拓寬人行道,巴黎也有許多禁止車輛出入的步行街,且近年在市政府的規劃下,數量持續增加。歷經四年多方協調,2018年正式啟動的「呼吸巴黎」(Paris Respire)便是擴展人行街區計畫的一環。

市政府目前規劃了包含香榭大道、盧森堡公園、蒙馬特等20個市內街區,在每個月的第一個週日(有些是每週日,或夏季期間的每週日)禁行車輛,將整個街區保留給行人、單車、滑板及滑板車等綠運輸與公共運輸。

空汙超標時車輛限行 夠環保才能上路

這些計畫的背後,其實是2015年法國通過的《能源轉型法》,其中分為乾淨運輸、綠建築、循環經濟等八個面向。根據法案,乾淨運輸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空氣品質並保護國人健康。確切做法為推廣綠運輸,也就是法國人所說的「軟性移動」(mobilité douce)。政府也以政策高度鼓勵企業、地方政府發展共享運輸系統。

2015年,當時上任不到一年的巴黎市長伊達戈(Anne Hidalgo)便宣布她的自行車五年計畫,誓言在2020年之前,把花都改造成一個自行車城市。為達單車通勤族增加兩倍的目標,市府大力增設自行車道、單車紅燈停等區及1,000個以上的停車站。

對於打造無車城市,許多歐洲城市採取了在大氣汙染嚴重的日子,管制車輛進出的規定。巴黎在2016年之前,採取了空汙超標就禁行車牌尾數單或雙數的政策。2016年起,法國還推行車輛碳排標籤(Crit’Air)制度,將車輛依汙染程度分為六級,0級綠標為最環保的電能車或氫能車,5級黑標為2000年前出廠的柴油車。

一旦空汙指數超標,巴黎市及郊區將只開放0到2級客車、公務車、大眾運輸工具等車輛運行。而在這些日子,作為配套,所有大巴黎的公共運輸系統將會有空汙優惠,只要3歐元,就可以當日在大小巴黎無限使用,為原價的五分之一不到,相當體貼。

2019年7月起,政府更進一步全面禁止黑標車輛在巴黎行駛。對此,亦有民眾反彈,表示大部分擁有較舊車輛的都是買不起新車的中低收入家庭,因此該政策擺明是要「窮人別進巴黎」。

當然,不能忽略自一年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巴黎市大街小巷的電動滑板車。尤其當美國公司Lime與Bird進駐後,其便利性可謂將巴黎的共享運輸捲入全新戰局。不只巴黎居民愛用,連遊客也可以透過下載App輕鬆使用。然而,在提供綠運輸新選項的同時,它也帶來許多交通安全疑慮—未戴安全帽、不遵守交通規則、雙載、高速騎上人行道等。

「巴黎自行車協會」(Paris en selle)與「6,000萬行人協會」(60 millions depiétons)紛紛站出來呼籲政府完善法規並嚴格執行,否則對單車族與行人都將是嚴重的安全顧慮。今年9月通過二讀的《移動法》(Loi des Mobilités)草案,就納入了各地政府管制電動滑板車的法源依據,終結電動滑板車無法可管的灰色地帶。

如此推廣軟性移動的巴黎,有哪些適合散步的街區呢?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瑪黑區、蒙馬特區外,就讓我們來看看不用跟觀光客人擠人,巴黎市民平日會去的私藏漫步景點吧!

巴黎深呼吸 四條體驗在地散步路線

說到購物,其實一般巴黎人並不會到香榭大道或拉法葉百貨,而是選擇位於巴黎正中心的「巴黎大堂」(Les Halles)。幾年前重新裝修的大堂購物商場延伸地下好幾層,有數百間各式各樣的商店,是巴黎市民血拚的好所在。大堂周邊廣場咖啡輕食店林立,是許多巴黎年輕人聚會的地方,非常有在地生活感。廣場旁幾步路就是一座興建於16世紀的教堂,很多人會在一旁的階梯草皮休憩,或坐或臥、輕鬆愜意。大堂對面過個馬路,就是知名的龐畢度中心。

另一個方向的聖丹尼路(Rue Saint-Denis),是全巴黎最古老的路之一。據說在一世紀聖丹尼就曾在此向高盧人傳道,他死後葬於此,眾多的信徒來來往往,走出了一條道路與聚落,到了12世紀,它成了一條重要道路。中世紀國王王后進入巴黎,也都行經這條特意為他們鋪上絲綢的路。然而在大文豪雨果的年代,它已然沒落,名著《悲慘世界》就是以此街居民為原型。現在這裡成了性工作者出沒的地區,除了一些情趣用品店,還有成衣布料批發聚集。性工作者與巴黎市民相安無事,對巴黎歷史、街區發展有興趣的朋友,可趁著白天來此逛逛,小店林立,別有一番風味。

除了塞納河畔,還有一個更貼近巴黎市民日常生活的水道—聖馬丁運河(Canal Saint-Martin)。這條運河是在拿破崙的指令下建成,提供市民用水與運輸。現在,這裡成了巴黎人散步放鬆的好去處。隨著藝術家跟中產階級的聚集,水岸旁漸漸出現文青氣息與輕奢路線的特色小店與咖啡廳。尤其是從共和廣場(République)旁的水道段開始,就會看到一群群巴黎人坐在運河邊聊天,享受午後時光。往北走,行至拉維萊特水域(Bassinde la Villette),運河岸豁然開朗,也出現更多水上活動。聖馬丁運河不是令人驚豔讚嘆的景點,而是若你願意花時間,便能感受它溫暖親切的生活體驗。

另外一個私藏景點是筆者好幾年前和法國朋友聊天才偶然得知的。幾乎環繞巴黎一圈的「小環帶」(Petite Ceinture),是巴黎人散步的口袋名單,也是較少觀光客知道的祕密景點。綠環帶的前身是為解決19世紀巴黎市人口激增、運輸壅塞而蓋的環狀鐵路。20世紀末因地鐵完善而遭廢棄,2007年巴黎市政府與鐵路局攜手改造活化,將部分鐵道沿線變成帶有巴黎早期年代感的都市森林,並修復當時的車站。慢慢地,環帶也開始增設了單車道、運動設施等硬體設備。此外,還開始推動各種連結社區居民和學校的「共享花圃」等綠色計畫及不同文化活動。

此外,小環帶還有兩個有趣的特色。第一是進入地點不易發現,沒有招牌指示跟確切地址,只是路旁鐵柵欄的一個小門,不刻意尋找很容易錯過,甚至還有需要爬鐵梯、跨圍牆才能到達在巴黎年輕人中口耳相傳的「祕密入口」。另外,因為部分區段較鮮為人知,也成為了巴黎塗鴉藝術家大展身手的地方。想體驗不同的巴黎,建議可以從第15、16區的小環帶步道,以及巴士底廣場旁同是鐵道活化改造而成的「綠化帶」(Coulée Verte)入手,絕對讓人耳目一新。

對巴黎人而言,行走不只是移動方式,更是共享的時刻,在街上與各色人群以及各種意見進行交流。也因此,走在巴黎街道上,在路上向對到眼的陌生人說聲「Bonjour」,並不是件奇怪的事。

步行城市的願景,便是行人可在免於車輛排氣汙染與噪音干擾的環境中,體驗巴黎的不同面向—人文的、藝術的、生活的、歷史的。從巴黎一系列的政策推動可知,一個城市的偉大在於遠見,不僅需要市民共同規劃建構,更關鍵的,是主政者的卓識和魄力。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自駕、共乘和零碳排 德國無人車的「無車」革命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