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催生戒肉風潮 三分之二素救地球
環保減碳意識抬頭,吹起素食風潮,但愛吃真肉或戒不了肉的民眾不用擔心。專家說,減少食肉量、或改採一天三餐中兩餐吃素的「三分之二素」,打擊氣候變遷依然很有效。
整理/蔡佳敏 (中央社編譯)
近來環保意識抬頭,在證實植物性飲食(plant-baseddiet)確實有助打擊氣候變遷後,各地吹起素食和以植物食材製成的「替代肉品」風潮。
暖化元凶對象搞錯! 畜牧業碳排高於運輸業
全球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高過汽車、飛機、火車和船艦碳排總和,更別提畜牧汙水對河流大海的影響。但市調組織易普索莫里(Ipsos MORI)2014年的報告發現,把暖化現象歸咎於運輸的受訪民眾,比怪罪畜牧業的人要多上一倍。
2018年的調查發現,全球溫室碳排中有26%來自糧食;而糧食碳排量中有逾半(58%)來自動物製品;動物製品碳排量中,有半數(50%)出自提供民眾牛、羊肉的畜牧農場。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107名科學家今年8月撰寫的報告說,西方國家高度攝取肉類和奶製品的習慣加劇了全球暖化。
除了西方國家無肉不歡的飲食習慣,有越來越多國家也因收入增加,肉類攝取量逐年增加。研究發現,預計到了2050年,全球肉類攝取量將增加75%,奶類製品65%,反觀穀類食品僅將上揚40%。
雖然吃肉不環保,聯合國專家團並未呼籲大家改吃素,僅說如果民眾減少食肉量,就有辦法以更少土地來餵飽更多人,且當土地運用效率提高,就能吸收更多人類製造的碳排。
環保意識催生素肉商機 速食業忙卡位試水溫
這波環保意識催生了替代肉品市場,且商機之大,美國幾個叱吒速食界的企業都搶試水溫。漢堡王(Burger King)和新創公司「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攜手開發漢堡王招牌牛肉漢堡的素肉版「不可能的華堡」(Impossible Whopper);肯德基(KFC)和「超越肉類」(Beyond Meat)合作開發素食新產品「超越炸雞」(Beyond Fried Chicken);速食業巨擘麥當勞(McDonald’s)也與超越肉類公司搭上線,準備在加拿大試推蔬食漢堡。
另類肉品跟傳統素肉不同。素肉行之有年,而另類肉品只是用植物食材製成、鎖定肉食主義族群的製品。例如「不可能的華堡」素肉排上澆有用蛋製作的美乃滋,據說還撒有培根碎片。此外,雖說「漢堡肉」是用植物食材製成,但它仍是加工品,跟吃真正的蔬菜不同,健康度比未經加工的蔬果要差一截。
不過,這類無肉的替代肉品無論是土地利用、水源利用還是打擊氣候變遷上,確實比真肉來得環保。唯一問題出在市占率上,目前替代肉品市占比例過小,無法發揮有效影響。
不可能食品執行長布朗(Pat Brown)就曾表示,肉類製品對環境的影響,是推動他發展替代肉品的動力之一。他說:「我們正瀕臨地表最大的環境災難,而這場災難有很大一部分要怪罪於以肉類為基礎的食物科技(animal-based food technology)。」
每日三分之二素 碳足跡比蛋奶素還低
一般來說,要餵食動物10卡路里的農作物才能產生一卡路里的肉,換句話說,可以合理預期植物食材製成肉品的碳足跡僅達真肉十分之一。
這雖然是極為粗糙的算法,卻和一場更精細計算的結果相去不遠。不可能食品2.0分析報告發現,它們漢堡的碳足跡比牛肉製成的漢堡少約89%,用水量減少87%,用地量更少了96%,各項環保表現都比第一代的1.0版要好。隨著營運一天天拓展,公司也放眼進一步刪減碳足跡。
無肉不歡的民眾不用太過擔心,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研究發現,每天三餐僅一餐攝取肉類的「彈性素食飲食法」(Flexitarian,也稱三分之二素),碳足跡甚至比蛋奶素還要來得低。
譬如,在英國,吃三分之二素的民眾平均一人製造相當於762.7公斤的二氧化碳當量(CO2e),蛋奶素民眾碳排量則達1,265.2公斤。
這是因為民眾往往忽略酪農養牛擠奶、做奶油、做起司,養雞撿雞蛋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要讓彈性素食飲食法產生環保效果,全球公民平均要減少90%的豬肉攝取量,75%的牛肉攝取量和50%的蛋量。如果真的無法放棄多汁牛排,專家建議把攝取量限制在一週吃兩份五盎司的牛排。
專家估計,如果全世界民眾都改採彈性素食飲食法,溫室氣體排放將可減少56%,對其他環境的影響也可減少6%至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