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9年6月
想像一下,未來5G生活的場景:早晨起床,居家機器人自動奉上熱騰騰的咖啡,上班不見得要出門,在台北這頭滑著手機,就可監控高雄工廠的攝影機,輕鬆遠距操作機台。
全球中央2019年6月

台東農藝師結合區塊鏈 自銷海外國際都好奇

2019/6/10 11:29(9/18 10: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魏瑞廷是台灣首位將水稻栽種導入區塊鏈的農人。有人說,魏瑞廷是農業的賈伯斯,魏瑞廷則說,「農業是一門專門學問,以後不要叫我農夫,叫我農藝師」。

文、攝影/盧太城 (中央社記者)

從都市回鄉下打拚的青農魏瑞廷,每天清晨巡田,第一眼注意的是田裡的微氣候觀測設備。他說,現在種田不能只看天吃飯,也要有數據。

從農父親電話訴盡無奈 農務逃兵終返鄉接棒

37歲的魏瑞廷,九年前回到台東池上,接棒種稻。如今,他率先讓水稻種植導入區塊鏈,並靠自己努力,將稻米賣到香港和杜拜,登上英國《金融時報》,日本的農業專家團也到池上取經。

魏瑞廷走到水稻田旁裝置的「氣象站」,他說,今年4月11日大武飆焚風,台東宛如大悶鍋。這幾年極端氣候,種田不能只靠老人家經驗,要隨時應變不穩定氣候。

和許多鄉下小孩一樣,魏瑞廷對種田有恐懼。他說,小時候看到日曆出現綠色(星期六)和紅色(星期日)就很害怕,因為會被大人拖到田裡工作,於是他拚命念到博士,考上公務員分發到宜蘭工作,「總算脫離了做農的命運」。

民國99年某天,電話響起,父親在電話那端說「怎麼辦,米都沒人收(賣不出去)」,只能賤價將稻米派出去,連成本都不夠,他感覺到父親山窮水盡的無奈。原來他的父親種的是有機米,當時未爆發食安問題,有機米市場接受度還不是很高。

魏瑞廷於是請調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上班,並接下父親的有機稻田,「繞了一圈,還是回家種田」。

區塊鏈建立國際信用 創新思維搶攻海外訂單

魏瑞廷平日上班,利用早晚和假日下田。他將每日稻米栽種情況記錄在臉書上,讓生產履歷透明化,因此引起台灣區塊鏈新創公司奧丁丁(OwlTing)創辦人王俊凱注意,將魏瑞廷的水稻栽種導入區塊鏈,成為台灣首位導入區塊鏈的水稻農。

魏瑞廷說,導入區塊鏈簡單來說就是生產履歷的進化版,讓生產過程更透明,受到公開的監督,「讓一粒米從栽種到餐桌的過程完全透明,並產出一份讓全世界看得懂的生產履歷」,且無法更改。

透過區塊鏈,魏瑞廷不僅建立了更好信用,也讓他的稻米行銷登上國際舞台,引起國外媒體注意。去年11月,英國《金融時報》特派記者席佳琳專程到台東池上專訪魏瑞廷。他告訴席佳琳,水稻導入區塊鏈,讓傳統農業也能轉變成科技農業,也因為他的創新讓更多青農看見希望,紛紛表示願意加入區塊鏈。

魏瑞廷說,隨著農業世代交替與觀念轉變,創新思維,大膽嘗試,勇於承擔,將會是青年返鄉務農,顛覆傳統與開創農業新契機的時刻。

除引起英國媒體注意外,今年2月,日本秋田縣大潟村村議員也組團到池上觀摩如何讓稻米導入區塊鏈,也了解他的友善農耕的施作方式。插秧初期,會有許多鳥類在稻田裡嬉戲,破壞秧苗。魏瑞廷利用老鷹風箏、猛禽(隼、貓頭鷹)偶像等驅趕,等過了秧苗期不怕破壞後,收起老鷹風箏,讓水稻田恢復豐富生態。

除了英、日關注外,香港近來出現復育水稻聲浪,就有香港青農邀魏瑞廷前往指導;綠島4、50年前曾是魚米之鄉,島上水稻自給自足,但現在連一棵水稻也看不到,居民也希望魏瑞廷為復育提供意見。

今年3月間,正當政治人物和縣市首長拚命到中國賣農產品,魏瑞廷獨闖香港,搶下出口四公噸白米的訂單。他說,下個訂單是杜拜,「已經談得差不多了,就剩下簽約的手續」。

科技監控田間氣候 大數據幫助決策

魏瑞廷對水稻「高雄139號」品種情有獨鍾。「高雄139號」被稱為「醜美人」,口感Q彈,日據時期是進貢日本天皇時常用的貢米,唯一缺點就是「醜了點」,且不好栽種,40幾年前育種時沒加入抗稻熱病基因,因此很容易染病。

魏瑞廷今年4月和專業農業氣象團隊「阿龜微氣候」合作,在田裡裝上「氣象站」─微氣候監控器,因為在天氣多變的季節,稻熱病和其他蟲害好發,有了「氣象站」就能給予適切照顧。

魏瑞廷表示,極端氣候下,過去的耕種經驗已無法累積有用的參考,智慧農業已是全球趨勢,區塊鏈導入稻米除解決食安問題外,結合大數據,能幫助農民做出明智決策、提高作物產量,並有效利用資源,擺脫看天吃飯宿命。

他建議,政府如果將台灣主要農作物導入區塊鏈,不僅讓農作物生產過程透明化,增加信任度外,從線到面累積的數據,包括種植面積、災損、產量和市場接受度等大數據,也可以解決農產過剩問題,並提高農作物的競爭力。傳統務農,讓魏瑞廷懼怕而逃離農村;智慧和科技農業,讓魏瑞廷再度回到農田,開創農業新契機,讓台東農業在世界舞台上綻放光彩。

有人說,魏瑞廷是農業的賈伯斯,魏瑞廷則說,「農業是一門專門學問,以後不要叫我農夫,叫我農藝師」。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穀賤傷農的血汗迴圈 法國的農業改革路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