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孤單 共餐嚼出銀髮族的青春滋味
台灣人口老化嚴重,許多家庭孩子外出工作,家裡只剩下長輩,出門共餐能與同儕互動。像是60多歲的汪姐未婚、獨居,又有憂鬱症,參與共餐後覺得很溫馨、很安全,一段時間後,她體重增加,臉上也多了笑容。
文、攝影/陳妍君(中央社記者)
為鼓勵長者走出家門、增進人際互動,民國94年起,台北市政府在社區開辦定點共餐。截至今年7月,北市有361處共餐據點,讓長者在那裡交朋友、分享經驗,希望在心境開闊下,促進他們的食慾和營養吸收。
其中,臺北醫學大學信義展齡中心成立至今三年。身兼北醫副學務長的負責人邱佳慧最早創立展齡中心的起因,就是想要增加獨居長者外出活動的誘因。
邱佳慧說,民國100年,北醫服務學習中心開始讓學生去陪伴信義區獨居長者。一、兩年後,發現長輩比較願意接受學生了,但始終還是待在家裡,「所以我們就想著,要怎麼把他們call出來」。
剛開始,北醫跟區民活動中心、里辦公室合作,開設課程與共餐活動,但里長對里辦活動有些規劃,例如會安排里民一起跳舞,區民活動中心也不時會舉辦活動,所以長輩的課程常常被截斷或出現異動。
然而,即便換過不少據點,例如有一整年上午的課在里辦公室、下午的課在區民活動中心舉辦,還是有些長者持續不懈地參加課程。
邱佳慧說:「你就知道上午也會看到他、下午也會看到他,那就表示他真的有那個需求,他真的沒事做,需要一些活動可以參加。」於是,她索性租了一個空間,創立展齡中心。
在展齡中心,除了中午共餐時間讓長者一起談天說地、閒話家常,週一到週五上午和下午都安排健康講座、電影欣賞、卡拉OK、創意手作等課程,北醫還安排學生志工陪伴老人家,由大學生陪長者活動、玩桌遊,讓他們活動筋骨、動手又動腦。
邱佳慧指出,長輩明顯很喜歡年輕人一起參與活動。舉例來說,他們喜歡健康促進課程,可以活動身體,但如果單純只有講師在前面講,老人家的興趣與專注力,明顯不像年輕人陪伴時那麼高昂。
她笑著說:「如果某一堂課是體育學院的小鮮肉來帶,他們就很喜歡。」這也是大專院校可以提供服務的地方。
一路走來,展齡中心從原本20多位老人家加入,到現在參加活動或共餐的長者總數已經達到160多人。在邱佳慧口中,這些長輩的故事,各個如數家珍。
春梅姐有點中風,來幾次之後,就跟女兒要求不要去復健,一定要來上課;靜秀姐參加幾次之後說,鄰居說她最近氣色比較好;還有繡卿姐會做厝角粿,因為想要對群體有點貢獻,她自告奮勇,教大家做厝角粿。
為了讓長者發揮能量並創造價值,展齡中心也會讓長輩一起包水餃,送給非營利組織,或詢問他們有哪些技能,彼此教學相長,而不是只有單方面的授課與學習。
另一方面,大學也從老人家們豐富的人生閱歷中,找到重要的課程資源,例如保健營養學系學生透過長者訪談,得知河南籍的伯伯喜歡吃辣,加上老人家牙口不好,從中得到靈感,設計了酸辣魴魚調理包;設計導論課則借重長者的職業經歷,訪問他們過去工作時最嚴重的職業病和身體傷痛,藉此嘗試延緩長輩退休年齡,甚至讓高齡者再度投入職場。
除了大專院校,教會團體也投入老人共餐服務,例如基督教展翔天地全人發展協會就在汀州路三段開辦了「快樂銀髮樂園」。
負責人賴麗珠說,她是照顧服務員,也是社工,她發現台灣人口老化很嚴重,許多家庭孩子平常外出工作,家裡剩下長輩一個人或夫妻兩個人,煮飯買菜很辛苦,而且在家裡很無聊,出門共餐可以跟同儕有很好的互動。
她指出,到銀髮樂園的長者有些罹患憂鬱症、有些患有失智症,像是60多歲的汪姐未婚、獨居,又有憂鬱症,到銀髮樂園以後覺得很溫馨、很安全,現在幾乎每天都過來,一段時間後,看到她體重增加,臉上也多了笑容。
71歲的黃順蓮住處離銀髮樂園不遠,她說,因為兩邊髖關節都開過刀,原本走路需要拄拐杖,但去上課、共餐後,藉助運動和飲食,不僅不用拿拐杖了,而且「比較瘦了,(心態)又比較年輕,每天很快樂」。
黃順蓮說,銀髮樂園有一位96歲的老太太,因為丈夫已經過世,沒有孩子,孤苦伶仃,又有點失智。賴麗珠每天把她帶去運動、共餐,做一些益智活動,現在狀況越來越好,也能感覺到她心智功能一點一滴地恢復。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