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8年6月
21世紀的美中較勁,不在於兵戎相向,兩國在科技領域的競逐暗潮洶湧,正在打一場沒有煙硝但異常激烈的戰爭。
全球中央2018年6月

轉個彎,去農村

2018/6/14 09:0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千禧年之前,台灣的生態旅遊大概有一模式。

文 劉克襄

若以自己為例,走訪台南土溝,總是先到大蘋果吃剉冰,或者碗粿。這間位於十字路口的商家,或許是方圓數里唯一的問路店。許多路過的旅人都喜歡在此落腳。接下,若非繼續趕路,通常都會依店裡的旅遊資訊,在周遭景點瀏覽,但很少彎進對面的村子走逛。

在屏東滿州也是,鄉公所旁圓環仔的掌葉蘋婆老樹,固定是打尖之處。每年秋天,都要先去喝個火龍果冰沙,或是在小吃店叫盤角仔筍。這裡問路店更多,好像每家都是。緊接著,便到處探詢賞鷹觀蟹的私房景點了。

這一透過柑仔店,或者類似性質的商家,伸開地方行腳的觸鬚,見識還增長不少。常年持續下來,各地自然生態的奇特,我也朗朗上口,甚而結識了許多地方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串聯,相互伸援,一起推動生態環境運動。

前些時,墾丁爆發觀光客被敲詐事件,讓低迷許久的國內旅遊猶若雪上加霜,大家不禁再次檢討旅遊內涵。對照於此,回顧自己過往不依觀光指南,投入不同村鎮的旅遊型式,兀自感到歡喜。

然而嚴格觀之,當時的生態旅遊,大家只滿足於遇見心儀的物種,跟附近的農村和部落仍像擦邊球,視野未免還是有所侷限。仔細回想,如果不從社區發展的位置出發,認識地方風物,嚴格監測或關心生態環境,一個地方的現狀往往難以維持穩定,甚而追尋永續。

晚近我更具體感受,另一種旅遊型式的到來。不少農村的發展內涵和生活面貌都有了急遽變化。隨著社會變遷,一場場小革命在不同的村子和部落發生,帶出各種充滿地方特色的創意產業。農村不再是美麗地景的陪襯,轉而躍出來成為主角。

現在到土溝,若不走進村子,拜訪苦楝樹旁的水牛書店,總覺得旅行地圖少了一角。若不順便觀賞豬舍改建的文化講堂,或是探看幾米和在地老人圖像的公共景點,更彷彿沒來過。

到了滿州亦然,觀鷹不再是唯一的重心。跟著在地社區的文史導覽,才可能了解村民如今以環境為師,彰顯在地人文的生活內涵。還有產業如雨來菇、小黑豆的友善摸索,都朝土地的永續維護在實踐。

生態旅遊的方式,每個年代皆不同。單純觀鳥賞蝶看螢光的時代已然過去,目前早已形成各種複合式的旅行。未來台灣的觀光產業,不可能只是依賴傳統的美麗地景和美食。創造鄉野新風景,農村生態和生活充分融合,產業也有嶄新風貌,才可能打開更多的機會。

台灣因為地理環境複雜,農村也顯得多樣,隔一個山谷,可能是不同的物產。很多社區的自我特色,都被悉心培力。地方人士的積極投入,更是關鍵。他們的滿懷熱情和堅持,讓農村再造的可能性大為增高。我們去旅遊,也在見學。那不是活絡地方產業的美食之旅,又或者分享綺麗風光,還懂得欣賞微小風物的美好,發現農村改造的深層意義。

我們好像會因為一次旅行,不小心迷戀那裡,日後還常常想再去。這種情感會比過往任何時候,來得更為濃烈、踏實。這種漁農小村鎮,也存在於許多地方。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開幕慶,《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移民政策開放 國際學生湧加拿大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