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就業 大學選系實習轉南向
很多學生擔心畢業即失業,但高雄大學東亞語文系前主任李京保指出,系上的越語組學生沒有這個問題,畢業就業率是100%,甚至大四時就有台商企業來徵才,常常都是供過於求,而工作待遇比不少台灣的企業起薪優渥。
文/許秩維 (中央社記者) 圖/政大東南亞語言與文化學士學位學程提供
東協國家經濟崛起,加上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教育部也開始啟動,從教學、高教合作到海外實習或交流,希望幫台灣學生及早打好地基,期許未來展望東南亞。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教育部已將新住民語文列入12年國教新課綱,在國小為必選課、在國中為選修課、高中則列為第二外語,除了新住民子女可以學習到母國的語言外,有興趣或是有意願到東南亞就業發展的學生,也可及早學習。
在高教部分,姚立德表示,以前人才的需求比較少,因此過去培養東南亞語言人才的校系只有兩所,現在已開始有更多學校開設東南亞語言課程,教育部也補助經費,鼓勵學校開設選修課,希望培養更多就業、教學等方面的人才。
為鼓勵學生到新南向國家交流,姚立德指出,教育部的學海計畫也撥出經費,鼓勵學生到新南向國家的台商企業學習,而學生可能也看到東南亞國家未來的發展潛力,光是去年就有上千位學生申請到新南向國家實習, 另外也有100多名學生申請到新南向國家擔任交換學生。
姚立德表示,為了促進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交流,高教司也正推動國內大學組成數個大學聯盟,每個大學聯盟主要對應一個新南向國家,與當地大學進行研究、教學等合作,促進師生互訪,幫助台灣師生更瞭解新南向國家的文化特色,也希望在教育、科技、產學等各方面合作交流。
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前主任李京保表示,在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前,系上就已成立越語組,招生狀況一直都很好,和系上的日語組和韓語組相較,早年越語組學生的入學成績相對較差,近幾年已明顯提升,現在已不輸給另外兩個組,且越語組學生多半是因就業考量而來就讀, 學習動機都非常強烈。
現在很多學生擔心畢業即失業,但越語組卻沒有這個問題, 李京保指出,越語組學生畢業就業率是100%,甚至大四時,就有台商企業來徵才,常常都是供過於求,而工作待遇幾乎都是新台幣4萬5,000元起跳,比不少台灣的企業起薪優渥。她認為,東南亞國家發展空間大,因此也鼓勵學生到當地工作,不一定要一輩子待在那裡發展,但只要能堅持幾年,就能累積很多經驗和資歷。
相對於招生和學生就業率, 李京保坦言,師資反而是一大難題,受限於國立大學專任教師必須有博士學位,因此要尋找越南籍教師非常辛苦,雖然後來辛苦覓得,但越南籍老師在行政工作、申請研究計畫上都比較不便,但要找到精通越南語的台灣籍教師又很困難,這也成為東南亞語言相關學系發展上的限制。
以外語學院聞名的政治大學, 於106學年正式成立等同於系所的東南亞語言與文化學士學位學程,首屆共有16名學生。
政治大學東南亞語言與文化學士學位學程主任徐嘉慧表示, 經過她初步瞭解,班上學生多半是因為對外語學習有興趣,加上認為現在會東南亞語言的人不多,未來很有發展性,才會選擇此學程。
之所以設立東南亞學位學程, 徐嘉慧指出,除了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外,現在台灣和東南亞在貿易投資、人民交流上日漸頻繁,想要更深化彼此互動,就得在語言文字和區域研究等面向共同帶動,因此需要從教育著手,培養語言人才,促進雙方更頻繁與扎實的認識與交流。
徐嘉慧指出,不管是婚姻移民或工作移民,現在已有相當人數的東南亞移民人口在台灣,加上新住民第二代,已成為台灣社會的一部分,如果要深入瞭解新住民,必須從文化、社會等面向進行。
人文教育是政大的一大特色, 徐嘉慧表示,校內各學系已有歷史文化、國際關係、經貿等東南亞相關課程,除了語言學習外, 未來透過跨系、跨院的課程搭配,可拓展學生的學習範疇,讓未來發展更多元;不管是海外經貿或國內移工,很多事務都牽涉到司法,因此學程還規劃發展司法通譯專業,相信對學生未來在海內外就業都有助益。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