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11月號
前一陣子有網民嘲笑讀歷史系的會被維基百科取代,加深文組畢業生對謀職的焦慮。文史哲學生在求職路上,真的只能矮理工科學生一截,注定「穩死折」? 台灣在談文組生是不是魯蛇(Loser),鄰近的日本社會也關注文組出路,想法更加極端。
全球中央11月號

失眠原因多元 對症才能解決

2017/11/10 16:1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失眠不是單靠補眠或吃安眠藥就解決,必須瞭解造成失眠的原因再來處理。

文/李先鳳

人的健康一生,平均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睡覺上。許多人潛藏著各種睡眠障礙的問題而未求助,也不認為睡不好是疾病,無形中造成生理失衡、情緒失調、學習不佳,連人際關係也受影響。因此,對睡眠障礙有正確認知是很重要的事。

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精神科醫師劉佩琪指出,睡眠相關疾患很多,包括原發性睡眠疾患(包含睡眠異常及類睡症)、精神疾患相關的睡眠疾患、物質誘發的睡眠疾患、一般醫學狀況造成的睡眠疾患等。失眠不是單靠補眠或吃安眠藥就解決,必須瞭解造成失眠的原因再來處理。

劉佩琪舉幾個身心科常見的睡眠疾患為例,常見的原發性失眠通常是睡眠的習慣不好, 例如睡前在床上看書、看電視, 甚至滑手機、玩線上遊戲;或是對於睡眠有錯誤的想法,像是幾點一定得入睡、一定要睡滿八個小時、沒睡飽一定要補眠、失眠隔天一定會精神不濟等認知;有人專注於「一定要睡著」這件事情,產生預期性焦慮,反而更無法入睡。

這些不良的睡眠認知和習慣,有時候並不容易察覺,需和身心科醫師好好討論影響睡眠的原因,再擬定合適的睡眠認知行為治療計畫,配合放鬆練習,若有需要才用助眠藥物,改善睡眠品質。

另外,一些精神疾患相關的睡眠疾患,像是有些人平常不會失眠,但有時卻睡不著,經醫師診視後發現,其實是處於躁期狀態引起睡眠需求減少,因此要針對躁症來處理,經治療後睡眠就能改善。

也有個案是潛藏憂鬱症,醫師問診後發現患者合併興趣低落、無望感、無力感、食慾改變甚至有自殺想法,這類情形需要針對憂鬱症來處理。

有些個案合併注意力難集中、肌肉緊繃、坐立不安及容易疲勞,這種情形須合併處理焦慮症的症狀。治療精神疾患,不單只是藥物,還要配合行為模式調整及心理治療。

劉佩琪說,常見的物質誘發睡眠疾患,如有些個案常提及工作需提神或好奇而使用安非他命,不知不覺中成癮,造成有失眠情形卻依賴後線管制藥;另外常有個案因心情差借酒澆愁或睡不著,想靠喝酒想幫助入睡,飲酒量卻愈來愈大而造成難以戒除,其實酒精是破壞深層睡眠的元凶。

另外一般醫學狀況造成的睡眠疾患,如肺部疾病、心衰竭、甲狀腺機能亢進、攝護腺肥大、慢性疼痛、腦中風、癌症等,及某些治療的藥物如類固醇、支氣管擴張劑、甲狀腺素等也可能影響睡眠,所以找出病因對於睡眠障礙是很重要的。

劉佩琪說,治療上若需要安眠藥,應與醫師討論服藥的方式,切莫心急,勿一開始就想要吃最重劑量的安眠藥,若想減藥也應緩慢減藥,不宜自行調藥造成效果不彰;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在固定的時間起床、上床,睡前避免服用刺激性物質,傍晚有氧運動而不是在入睡前才運動,睡前不做太刺激性的活動,臥室為休息的空間,不做其他費神的事等,都可以幫助擁有更良好的睡眠品質、更健康的人生。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中國觀光購物 厚顏殺價準沒錯
172.30.1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