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山海無限好 都蘭凝聚藝文部落氣息

2017/12/24 09:18(12/24 11:2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山海之間的藝文浪潮3(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台東縣24日電)位在山海間的都蘭,符合人們對移居東部的浪漫想像。藝文工作者自發打造糖廠文化園區,眾多特色小店成為外地遊客最佳拍照地點,週末晚上還有歌手現場駐唱。

很多外地人對都蘭的印象,是從都蘭國小書包開始,這個紅色書包當年是很多文青的裝備之一;而這個書包火紅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都蘭」的台語諧音,但多數人都不知道都蘭在原住民語真正的意義。

都蘭是阿美族傳統居住地,阿美族語為「A'tolan」,意思為石頭很多的地方,該名詞的來由為'atol,亦即為「堆石」、「砌石為牆」、「以疊石為牆」之意。除了阿美族外,也有許多漢人移居至此。

倚著海岸山脈,面向太平洋,位在台東市以北約20公里,屬台東縣東河鄉,是東部海岸南段最大的部落,聳立東台灣的都蘭山,向來是部落族群景仰的「聖山」,也是民俗、藝術與文化的精神象徵。

自市街步行10多分鐘可走到海邊,這裡的太平洋海岸有衝浪的條件,吸引喜歡衝浪的西方人士,市區短短一條主要道路,有家酒吧兼做背包客客棧的店面還出租衝浪板,出入多是西方人面孔,還有義裔美國人開手工麵包店,給都蘭增添特殊的異國氣氛。

連彎曲小路裡也可見外國人辦的民宿,馬爾克(Marc)和費比安(Fabian)兩個喜歡衝浪的男孩,分別來自瑞士和荷蘭,他們甚至不希望民宿生意太好,每天上網看海象,查看是否適合衝浪。

都蘭位在濱海台11線,景觀漂亮,離台東近又安靜,是對外地人發揮「黏性」的主因。糖廠是市區主要地標,木雕藝術家希巨蘇飛(Siki)1998年起進駐,以漂流木為主要創作媒材。

糖廠那時是閒置空間,Siki說:「2000年開始,都蘭有很大轉變。那時原住民意識抬頭,又陸續有創作者進來,士氣一起來,糖廠成了藝文據點。」

糖廠發展為藝術園區,挹注想法的包括小馬、陳明才都是島內移民,小馬是糖廠咖啡屋的靈魂人物,這裡不時出現胡德夫、達卡鬧、巴奈等歌手,藝文就在身邊觸手可得。

劇作家陳明才抗議都蘭鼻開發案,2003年投海身亡,興起了波濤,更加提高了外界對都蘭守護傳統領域議題的關注。

糖廠咖啡屋幾年前收掉,糖廠裡藝術家人數也減少了。Siki說:「因為有些藝術家不喜歡在同個地方待太久吧。」目前園區裡,除了Siki的工作室,另外便是賣原住民工藝品的小店和特色咖啡館、餐廳。店家週末晚會邀歌手現場駐唱,整個空間保有濃厚的藝文部落氣息。

都蘭持續有音樂人演唱固定據點,創作歌手達卡鬧的太太馬淑儀(Homi)經營藝文空間,她說,創作者之間有共同語言,很自然產生群聚效應。他們兩人因認識很多住都蘭做創作的朋友,12年前移居過來。

她的藝文空間週末提供當地和台東地區音樂人現場演奏,目前擴大邀請外國創作人短期到都蘭居住,舉凡音樂、視覺、書寫、影像等不同形式的創作,經審查申請案,安排到都蘭生活2週到2個月,完全是藝術家駐村的概念。

「至今接待過日本沖繩、香港、中國、澳門、比利時、南韓人,明年初有美國的藝術創作者要來。」Homi說,純粹出於讓不同類型創作人來與都蘭的朋友激發不同火花,並沒有嚴格限定外來藝術創作者要在地創作,僅要求結束時辦場分享會。

這些創作人挹注都蘭多元藝文能量。都蘭周圍還有其他藝文據點,如94雜貨鋪,匯集一些金工、編織的工藝工作者。

其他,如在都蘭附近經營民宿餐廳的江冠明,當年帶著自我放逐的心情,到東部鄉村享受自由氣息,隨緣落居已20多年。

談起東部原住民文化的包容性,曾在花東地區做田野研究的江冠明以花蓮阿美族頭飾和服飾為例,發現他們會把漂亮東西加進既有系統,較容易接受外來文化。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江冠明將東部生活經歷寫進好幾本書,他說:「花東有很好的文化資源,彼此間又有差異性,可發展出質化的觀光路線。」

「跨族群的合作,共同激發創意,才能真的一起做些事」,他仍在嘗試。1061224


延伸閱讀》一棵古梅一畝稻田 播下台東藝術種子
延伸閱讀》專題/山海間的藝文浪潮 打造最「原」汁「原」味的藝術饗宴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一棵古梅一畝稻田 播下台東藝術種子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