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攻反空污、反深澳,政府則提出數據反駁指控。隨著深澳電廠決定停建,雖暫時拔除相關爭議的引信,但能源和環保的拉扯不會就此畫下句點,反而將因夾雜政治因素,更加複雜難解。
Last Updated: 2018.10.25
台灣的供電問題,屢屢在炎夏及空污嚴重時成為話題。民進黨政府為推動「2025非核家園」政策,提出相關能源規劃,但夾雜選舉因素,使得原本就拉鋸的能源和環保之爭,更顯複雜難解。
經濟發展,一直是歷任政府著力最深的一塊。為了創造就業、增加人民收入,協助企業在台灣投資,以形成正向循環,幾乎是每個政府毫無懸念的選擇。但要招商引資,就必須解決廠商最在意的電力問題,就像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多次提到,台積電「一分鐘都不能缺電」。
加上為落實「2025非核家園」目標,並補足核一、核二廠機組除役後的電力缺口,以及達到區域供電平衡,政府規劃重啟深澳燃煤電廠及興建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
深澳燃煤電廠2部機組裝置容量為60萬瓩、使用燃煤超超臨界發電機組。經濟部預估,運轉後能讓2025年備用容量率達到16.3%,符合電業法全台供電必須要有15%備用容量率的規定。
由於政府2025年也規畫天然氣發電占比應達到50%,中油則選定桃園觀塘工業區(港)興建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
雖然這2項開發案都是為了穩定供電、解決缺電問題,但也都分別面臨空污、生態等環保問題引起爭議。偏偏台灣地震頻繁又缺乏天然資源,若要非核化,能源選擇有限,而無論是哪一種發電方式,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勢必衝擊生態環境。
另一方面,台灣民眾對電價相當敏感,既要不缺電、又要低電價,還不能造成污染,這對執政者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尤其對於過去在野時被視為較重視環保議題的民進黨而言,如何在多方需求之間取得平衡,更是一大挑戰。
年底九合一選舉登場,夾雜政治因素後,讓問題更顯複雜難解。國民黨主攻反空污、反深澳,政府則提出數據反駁在野黨指控。隨著深澳電廠決定停建,雖暫時拔除相關爭議的引信,但能源和環保的拉扯卻不會就此畫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