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選情偏冷,各陣營積極爭取年輕選票,但年輕人較無特定政黨傾向、不易被政黨動員,反而是突發事件或議題較易引起年輕人注意,在緊繃的戰局中,他們的選票流向將是勝負關鍵。
Last Updated: 2018.10.25
台灣投票率逐年下降,而中年以上族群的藍綠板塊固定,首投族、年輕人較無明顯政黨傾向,且容易受到突發事件和議題影響,例如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2016年總統大選前的周子瑜道歉事件,都曾讓年輕人大軍出擊,出門投票。
觀察這些年台灣大選投票率變化,總統大選投票率從2000年的8成,一路降至2016年的66.27%;地方選舉的投票率則比總統大選還要低近10個百分點。
比較特別的是,2014年九合一選舉那年年初發生太陽花學運,催出不少關心政治的年輕選民。當年投票率衝到6成7,一定程度左右了選舉結果。民進黨當年拿下破紀錄的13席縣市長,加上在台北市禮讓柯文哲當選,也奠定了2016年總統、立委勝選的基礎。
關鍵少數 超越藍綠
根據中選會調查,2016年總統、立法委員選舉,首投族達129萬406人,占總投票人口的6.8%,選前就被視為「關鍵少數」。以此類推,今年的首投族,也成了緊繃選情下兵家必爭之地。
今年九合一選戰選情偏冷,各陣營積極搶攻年輕人選票,但要激發年輕人熱情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陣營無不絞盡腦汁,希望創造出讓年輕人有感的話題來帶動支持度——至少不要觸怒年輕人。這也是許多候選人不敢輕易批評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原因,因為年輕柯粉的鍵盤力量往往讓參選人難以招架,而這也成了各陣營最難以攻克的一群選民。
鍵盤選民真的會出門投票?
民進黨訴求年金改革,期待落實世代正義,行政院更推出包括新版托育政策、調高基本工資等,希望讓年輕人有感;國民黨也把挽回年輕選票列為重點,藍綠都置重兵在網路戰場上,爭取年輕人青睞。
然而,年輕人或許在鍵盤上熱情發聲,但能否化為具體行動出門投票,卻不無疑問。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選合併公投,其中同婚議題備受年輕人關注,各陣營如何接招,都可能牽動年輕票源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