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1944 在烽火中邁向國際化
收回外國通訊社在華發稿權
中央社在1931年10月曾與路透社、合眾社、哈瓦斯社訂立交換新聞合約,收回他們的在華發稿權,但合約僅具法理意義,並未實質生效。1934年1月中央社收回路透社在我國上海以外各地的中文發稿權;1937年與合眾社訂立合約,在南京編發該社中文稿;1938年開始編發對國外新聞廣播;1939年9月接收法國哈瓦斯社英文稿在重慶發行權;同年11月接收德國海通社電台,抄收並編發該社新聞廣播。歷經8年的奮鬥,中央社終於完全收回外國通訊社在華發稿權。
1939年10月31日,中央社同仁與美國合眾社遠東經理莫理斯在重慶兩路口總社合影。(中央社記者羅寄梅攝)
躋身國際採訪行列
面對日軍的擴大侵略,中央社總社和各地分支機構加強報導戰爭訊息,中央社的地位和聲譽比戰前更高。隨著中央社發展成為國際通訊社,新聞採訪範圍也從國內擴大到國外,除了蔣中正委員長訪問印度時的隨行採訪之外,中央社的戰地記者李緘三、宋德和、彭河清、黃印文、曾恩波、余捷元等人深入印緬、太平洋和西歐戰場,活躍在盟軍總部和外國同業之間,不但增進國際人士對中華民國的認識,也讓中央社成為國際公認的五大通訊社之一。
1942年 2月21日,蔣中正委員長與夫人從印度啟程返國前,由蔣夫人廣播《告印度人民書》英文稿。文中表達中印兩國人民命運相同,理應並肩作戰。同時要求英國能夠從速賦予印度國民政治上之實權。(中央社記者蔣恆德攝)
1942年4月,國軍赴緬會合英軍夾擊日寇,中央社記者李緘三(右2)與攝影記者俞創碩(右3)隨軍入緬採訪戰訊。(中央社記者俞創碩攝)
1944年1月25日,中國遠征軍第二次入緬作戰,盟軍與我軍部隊討論軍情。(中央社記者俞創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