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1944 在烽火中邁向國際化
總社設立英文編輯組
天津分社首戰告捷,促使總社正式成立英文編輯組。1934年9月,總社開始編發英文稿,同年底播發英文電訊,不僅實現了與外國通訊社交換英文稿的目標,亦打破外國通訊社對國內外文報紙的新聞壟斷。除了總社之外,各地分社也陸續成立英文編輯部門,負責將當地新聞譯成英文,由電台發至總社。替中央社建立英文通訊網的功臣,就是總社第一任英文編輯組主任任玲遜。
東京分社成立
鑑於中日關係緊張,戰爭已不可避免的態勢,為報導日本動態,1936年6月,中央社禮聘知名報人陳博生出任東京特派員,並成立東京分社,成為中央社第一個國外分社,也是中央社邁向國際通訊社的第一步。中日戰爭開啟後,陳博生被迫回國,總社遷至重慶後,蕭社長請他擔任中央社第一任總編輯。
1940年4月24日,總編輯陳博生在重慶兩路口總社的總編輯室工作情形。(中央社記者羅寄梅、顧廷鵬攝)
採訪柏林奧運
1936年6月,中央通訊社採訪部主任馮有真奉派前往柏林採訪第十一屆奧運,成為我國第一批採訪奧運會的記者之一,除了撰寫生動的新聞稿外,也以口語實況轉播各項比賽情況,贏得國人普遍讚譽。
1936年8月,柏林奧運,在籃球預賽中,我國代表隊以45:38打敗法國隊。(中央社典藏)
中央通訊社採訪組主任馮有真奉派前往柏林採訪第十一屆奧運,馮氏於會後遊歷歐洲多國考察新聞事業,並搭乘意郵康特凡第號輪返國。(中央社)
淞滬戰爭爆發 信鴿傳遞戰訊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犯上海地區,爆發淞滬會戰。這場戰爭歷時三個月,成為中日全面開戰以來第一場重要戰役。中央社上海分社派記者到前線國軍司令部隨軍採訪,每天用電話與信鴿傳遞戰訊。
1942年7月26日,中央社信鴿。(中央社記者羅寄梅攝)
1937年8月,淞滬會戰閘北烏鎮路橋我保安隊駐紮。(中央社攝)
1937年8月,淞滬會戰我軍越壕出擊。(中央社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