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散策

發稿時間:2023/08/11
流光‧散策:我的中年生活
流光‧散策:我的中年生活
作者|廖志峰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23/08/01

作者以幽默和自嘲,以簡練的感性,以疏朗的筆觸,時時與書寫抵死纏綿,具有令人會心與共鳴的隨筆光采。人生滋味,中年景致,盡在時間長河裡一波一波流動,包容著溫暖的人情筆意。他寫得隨興,卻映照出一抹抹綽綽的側影,包括他自己。

內容節錄

《流光‧散策:我的中年生活》

關於彭明敏教授的幾則紀事

二〇一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整理桌面,才發現不知何時彭教授竟簽了一本書送給我,祝我生日快樂,我卻沒有當面道謝,真是失禮之極,生活步調的混亂可想而知。最讓我感動的是,他不只簽名,還寫了那麼多字,並標上日期,這是從沒想過的。他只有一隻手,我親眼見過他為讀者簽名,每一筆都很認真地寫,但難免歪斜,如果說,一字千金,那這本書就價值連城了,讓人感慨的其實是老派風度,因為,不是每個作者都會這麼做。

  出版這一行,自有行業裡的人情冷暖,不足為外人道,但被作家這樣地感謝終究是很少見的;白先勇老師也是這樣一本一本地簽名,送給無名的編輯者(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就有白老師的簽名書)。拿到簽名書的編輯,很快就忘了過程的辛勞和折騰,瞧!我們是多麼地容易滿足。簽名背後其實意謂著一種對職業尊嚴的肯定,但只有老派的人知道。

  也許和年紀有關,過去不在乎的事,現在變得在乎了,而且不喜被冒犯;過去貪戀執迷的,卻忽然雲淡風輕。人到中年,應該要展現的是尊嚴和風度,對於義與不義應該要能更清楚的分辨和堅持。我希望自己能做到。人格者經常不是那麼務實卻也不那麼汲汲營營,也因為他們的存在,讓人對所身處的社會,還能懷抱一點希望。

二〇一七年四月十日

  中午和幾個朋友陪彭教授吃飯,第一次知道彭教授一年四季都喝冰開水。他說:水喝到肚裡就變溫了。慧蘭姊提醒他發表會那天是我的生日。他說:我知道,我有情報。然後,就笑了起來。

二〇一八年九月十一日

  來聽「大地之歌」音樂會,詞曲家陳維斌醫師的作品,台北室內合唱團演唱,一場優美溫暖又有著濃濃台灣情懷的音樂會,它讓我想起一些日漸淡忘的情感,也拉近了我與台語語彙的距離。語言非常奇妙,尤其當你聽母語,說母語,有些情境就會重現,歌詞中不時出現的疊字,我想起來,我小時候就是這麼說的。陳醫師是另一種台語歌曲創作的典型,融入了鄉愁,土地,青春的情思,以及無所不在的童心,聽起來有微微的心酸,但還是透著歡樂,來自土地給予的慈愛,很棒的音樂會,我居然坐在第一排,特別有感。音樂會上巧遇彭明敏教授,非常興奮,精神很好,自從《寫給台灣的備忘錄》台中場新書發表會後,我就沒再見到他了。音樂會結束後,我陪他走到了大廳的迴廊車道等車,沒特別聊什麼,慢慢走,只是陪伴,我問他聽了兩個小時的音樂會累不累?他說不累。他則問我忙不忙,我說一樣,無非是出版的瑣事。車子來了,上車後,他搖下了車窗,伸出了手,我上前握住,要他多保重,他的手,非常溫暖。

  我後來才知是我最後一次握他的手,回憶靜止在這一刻。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