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鴻基過去的作品都以鯨豚為主,著重文學性,這次的新作由於與海生館合作,對海洋生物有更全面、詳盡的描寫,諸如寫海葵、水母、小丑魚,到海生館裡最出名的小白鯨、鯨鯊等,都豐富有趣、平易近人。
現代的散文書寫越來越著重知識性,本書滿足讀者的需求,以動人的筆法串起對海洋多元的認識,加上精美的編輯、大量漂亮的照片,很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
本書也觀察、探討了一些較深入的問題,例如思辨海洋教育的方式、海洋生物的介入飼育,在在都是矛盾與難題。值得一提的是,電影《海角七號》造成墾丁熱,真正深入介紹墾丁的文字卻不多,本書也書寫了在地自然環境的特色與生態,例如對墾丁落山風、洋蔥田的描述就相當動人。
文章節錄
水母角落
熱帶陽光才從山頭初醒的清晨,距離開館時刻還一個鐘頭整整,水母飼育員張先生和工作夥伴張小姐已經在展館後場,屬於水母飼育組的角落裡忙碌。
他們用細目濾網,自豐年蝦孵化筒收集淺紅色粉末樣的豐年蝦,準備餵食水母。大大小小海生館展場共有五個水母缸,包括設置於第三館,據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拱門式水母水族缸。
水母共有兩百五十多種,海生館已具備其中海月水母和仙后水母的繁養技術。張先生、張小姐不過二、三十歲年輕人,他們可是國內擁有這項技術的少數幾個人之一。
問張先生:「是否館裡展示所需要的海月和仙后這兩種水母,無需外求,完全能自己繁養供應?」
「是的,要多少有多少。」十分自信的回答。
「能接受訂單嘍?我的意思是量產。」
「完全沒問題。」
腦子裡忽然浮出張海月、張仙后這兩個名字,心裡開玩笑想:原來海生館這兩種水母都姓張。
好些年前在沿海漁船上工作,有次瞑撈作業(晚上漁撈),下了餌鉤後,船隻放流暫泊(停在海上休息)。
圓月雲縫裡抬頭穿梭,海面光影俯瞰若隱時現,南風微,海波平坦;船長去艙裡睡了,留我一人獨坐舷邊望著遠方蒼茫海面。月光粉粉灑落,海面冷光漂閃,潾潾波波,浪緣浮動光絲泛漾起落,似海面遠遠近近不住游閃的一大群光蛇。
忽爾,我隨波閃躍的眼光,被一股強大吸力硬是給壓回船邊。
這一刻起,遠方的光紋,再也比不上舷邊水面的斑斕。
船下這斑斕,並不光彩炫目,而是清清淡淡的。
那是由許許多多瑩白半透明的圓盤所組合成的光景。
盤盤飽滿,且雜沓擁疊,從水面深探到船燈摸得著的每一吋海水裡。高深立體間,彷彿千朵、萬朵大大小小浸水濕濡,晦去光亮的圓月,一起跌落在船邊漂浮。
光多少刺眼,即使冷光如月,但此刻船下眾月,以紋絡並不以光亮取勝,那是內涵、內融的色澤,可又線條清晰明白,一點沒有霧矇的混沌與曖昧。
當我凝視船邊這一群水母,一陣子後,我心裡浮著的是簡單乾淨四個字。那時,我不認得水母的名字,但那情景,海月早已浮在心底。
船隻宛如閉上了眼,舒坦地仰躺於海月水母托起的花團錦簇當中。
一般漁船搏魚作業,體質難免血腥陽剛,難得看到這艘船,因緣於一群水母捧著,像個流氓偎於清純少女懷裡,那般溫柔好比淋血的劍終於舒躺於一片茉莉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