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修伯里的《小王子》於一九四三年在紐約出版英文版與法文版;一九四六年時,再由法國的伽利瑪出版社出版法文版本。在二〇二三年,將是它誕生的第八十周年。在世界各地,有許多人是陪伴著《小王子》這個故事一起長大的,全世界的翻譯語言也超過兩百七十種。即使到了現在,這個充滿詩意和哲思的動人故事,依然在每個熱愛生命的人的心中。透過許多未出版和公開的寶貴圖像和文字,法國伽利瑪出版社特別策劃此本書,搭配在二〇二二年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辦的特展,同樣展示了來自紐約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使廣大的讀者能去理解這個撫慰人心的純粹與幻想故事背後的誕生過程,也能再次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事物的本質。
內容節錄
《遇見小王子:《小王子》誕生80周年創作紀錄珍藏集》
閱讀《小王子》
《小王子》被大眾視為一本寫給小孩子的書,至少在法國是如此,但人們一生中經常會閱讀這本書許多次,而聖修伯里的文字在每一次的閱讀中,都能帶給讀者不一樣的啟發。人們對於在哪個年齡最適合第一次閱讀《小王子》有不同的意見:許多大人認為他們自己在小學的時候讀這本書時,年紀太小了,而有些家長則會朗讀給他們還不會閱讀的小小孩聽。這種長輩朗讀隔代分享的傳承方式,是童書的特質,對於閱讀《小王子》這本書來說也至關重要,因為每一本《小王子》都歷經多人之手。《小王子》是一本非常特別的童書,永不過時且放諸四海。但它真的是一本童書嗎?安東尼.聖修伯里開始寫作這本書的時候,在藝文界和政治界已有一定地位。1929 年至1939 年間,因其飛行冒 險經驗受到高度讚譽的他,出版了三本極受歡迎的作品:《南方郵航》、《夜間飛行》和《風沙星辰》。最後一本書的法文書名是《人類的大地》(Terre des hommes),英文書名為《風沙星辰》(Wind, Sand and Stars),在美國大獲成功,又得益於紀堯梅的水上飛機打破了紐約至比斯卡羅斯(Biscarosse)飛行紀錄。為了開啟一條聖修伯里擁有極大信心的商業航道,紀堯梅不間斷地飛了二十八個小時又二十七分鐘,並未中途停靠休息。累積了名望,過去主動上戰場的聖修伯里,在 1940 年離開法國前往紐約,希望能夠說服美國政府加入戰場,協助戰敗的法國。他拒絕了人們提議給他的各種職位,因為這些職位可能會使他遠離前線,使他無法運用他的名聲為戰事貢獻一份心力。聖修伯里選擇成為飛行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第一個月便投入戰場,加入了一支知名的空軍小隊。他將自己觀察到人們出走參戰的悲痛寫入《戰地飛行員》(Pilote de guerre),英文譯名為《航向阿拉斯》(Flight to Arras),是他在美國出版的第一本書,以法文和英文同步出版。1943 年 4 月,在《小王子》出版後幾日,他便離開了紐約。
人們可能會想知道,在這樣的時刻,是什麼原因促使聖修伯里這般重要的大人物開始寫一本給小孩的書。1920 年代間,兒童文學的地位逐漸有所提升,這是由於一些相關研究成果的緣故,尤其是華特.班雅明於 1926 年寫了〈童書觀點〉(Vue perspective sur le livre pour enfants),他本人也很愛收藏童書,然而在當時,這個文類的影響力依舊相對不高。從啟蒙時代便開始有童書了(有些早期的作品可能是出於謹小慎微的緣故,而被歸類為童書,比如康米紐斯 Comenius 於 1658 年的《世界圖解》(Orbis sensualium pictus),或是費內倫 Fénelon 於 1699 年為他學生,也就是路易十五的孫子,所寫的《特勒馬科斯的歷險》Les Aventures de Télémaque),但一直要等到二十世紀,童書的地位才有比較長足的進步,也逐漸擔負起重要的責任:透過這個第一次接 觸,使人愛上閱讀。也是於此年代,童書這個文類逐漸改頭換面。
十九世紀的童書揉雜了虛構故事與道德教育,這是從約翰.洛克(John Locke)1693 年的《教育漫話》(Pensées sur l’éducation)以來的盎格魯. 薩克森傳統。而在法國,兒童文學於 1833 至 1882 年之間,隨著法規要求小學 實施義務教育以來,跟著一起逐漸發展。教科書的編輯委員為了使課本內容多樣化,挑選了一些具有啟發性的故事,以得獎書籍的名目編選入教科書。1856 年時,其中一位編輯路易.阿榭特(Louis Hachette)跳脫教科書的框架,創建了「粉紅圖畫書」書系(Bibliothèque rose illustrée),使賽古兒伯爵夫人(comtesse de Ségur)的作品大受歡迎。他的競爭對手尚-皮耶.黑澤(Jean-Pierre Hetzel)則是透過與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談妥獨家出版、 專攻豪華版市場,乃至於愛書人士爭相傳頌的書封設計,而逐漸建立起知名度。一個是週日特售的珍藏書殼版,一個是能讓人毫不心疼隨意翻讀的平價版,兩位編輯南轅北轍的出版觀點,分別著重於藝術追求和普及推廣,可以說恰恰總結了法國十九世紀的兒童文學發展歷史,以及在十九世紀後半葉一邊追求提升 文字創作品質的同時,也同樣追求書中插畫品質的精進。
1930年間是個關鍵的轉折期,尤其與保羅.佛雪(Paul Faucher)創立的 「河狸爸爸圖書」(Albums du Père Castor)書系有關。這系列童書都是小開本,價格極好入手,卻邀請到知名藝術家來繪製插畫,尤其是出走到巴黎的著 名前衛俄國藝術家亞歷珊德拉.艾克斯特(Alexandra Exter)、費奧多.羅揚科夫斯基(Feodor Rojankovsky)、娜塔莉.帕蘭(Nathalie Parain)和伊萬. 必里賓(Ivan Bilibine)。「河狸爸爸圖書」系列將其教育雄心拓展到藝術領域以外,聖修伯里的友人保羅-愛彌兒.維克多(Paul-Émile Victor)以自身在北極的探險經歷寫成故事,於 1948 年出版了《小雪花阿布奇亞卡》(Apoutsiak, le petit flocon de neige)。一些其他原本並非專門為童書創作的藝術家與作者也開始關注這群特別的小讀者:詩人崔斯坦.德黑姆(Tristan Derème)和他創造出來的一個小男孩角色帕特舒(Patachou),書中提到他幻想著蟒蛇與大象,這很可能對於日後的《小王子》產生些許影響。安德烈.莫華(André Maurois)撰寫的《三萬六千個願望的國度》(Pays des trente-six mille volontés)書中「代理仙女」的角色設定與小王子有些類似;前衛的知識分子葛楚.斯坦(Gertrude Stein) 在 1938 年《世界是圓的》(The World is Round)(見第48頁圖)的故事中,寫到一朵小玫瑰花和她的圓形世界,有大象在她的圓形世界上行走。流傳久遠且筆鋒獨特的《小王子》,便是這般刻畫了的特性。
時代兒童文學的復興對於聖修伯里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因為他不斷強調童年 在他個人生命故事中的重要性。在1941年《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雜誌對他的訪談中,他提到童年時期的閱讀,以及童年閱讀在他日後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他記得對自己產生深遠影響的第一本書是安徒生童話故事,而第一份讀過的印刷品則是關於釀酒的小冊子,對於當時不過是個四歲小孩子的他來說,雖然看不懂,卻很迷人。儒勒.凡爾納與他的冒險故事中,充滿了各種科技發明,年輕時的他也深受吸引。
聖修伯里經常寫到「生命與其童年」,好像童年是一個地點,一個國度,更是一個幸福的國度,我們來自這個國度,它定義了我們的身分認同。童年時期描繪了生命未來的輪廓,小聖修伯里的童年便是如此,當時的他會寫詩給朋友、向母親學習繪畫、對於發明和實驗有著莫大的熱情,這份熱情甚至推動他於 1912 年進行了飛行初體驗。1930 年,陷入低潮與孤獨的聖修伯里從南美洲寫了一封信給母親,信中甚至提到「自童年流亡」來表達他的心煩意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