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妙新聞

發稿時間:2017/04/14
宋朝妙新聞
宋朝妙新聞
作者|吳鉤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02/17

  宋朝已經有了NGO組織?范仲淹創建的范式義莊,無償援助貧寡,持續運轉近一千年。宋朝有自來水系統?蘇軾設計、王敏仲建設廣州的自來水系統,以鑿空的竹管從白雲山引泉水入城。……宋朝的繁華與有趣遠超出常人的理解,翻開這本《宋朝妙新聞》,專欄作家、宋史研究者吳鈎將用近一百幅古畫以及正史史料為你還原一個妙趣橫生且大不一樣的大宋王朝。

文章節錄

《宋朝妙新聞》

為培養子女才藝,宋朝人也很拚

  不要以為只有今天的家長才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古人其實也一樣。比如說宋朝,即使是收入微薄的窮人,也會從日常開支中挪出一點學費,供子女上學,有北宋大學者富弼的話為證:「負擔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兒,尚日挪一、二錢,令厥子入學,謂之學課。亦欲獎勵厥子讀書識字,有所進益。」京城裡有些人家,孩子才幾歲大,父母就開始教曲藝。有個小男孩,還在母親懷裡吃奶時,聽到音樂響起,便能撚手指按節拍,不管多難的曲子,從未出錯,「都市觀者如堵,教坊伶人皆稱其妙」。這孩子既有音樂天分,家長又因材施教,便熟能生巧,「蓋宿習也」。

  也不要以為宋朝只有男孩子才有權利入學讀書,很多人也重視對女兒的栽培。宋人魏泰說:「近世婦女多能詩,往往有臻古人者。」女子能吟詩作詞,當然表明她們受過良好的教育。這裡頭最著名的就是「文藝女神」李清照了。李清照父親是北宋名臣李格非,受知於蘇軾;母親王氏為宰相王珪之女,可謂是典型的書香世家。李清照從小就接受優越的藝術薰陶與文化教育,難怪她博學多才,不但詩詞寫得好,對金石書畫也頗有研究,而且還是一位茶藝高手。

  南宋前期還有一位才女,自號「惠齋居士」,人們說她是「李清照第二」。她是尚書胡元功的女兒,名喚胡惠齋,自幼「俊敏強記,經史諸書略能成誦;善筆札,時作詩文亦可觀;於琴弈寫竹等藝尤精」。總而言之,琴棋書畫樣樣皆精。後胡小姐嫁給了士大夫黃子由。

  從這幾個例子也可以看出,宋朝女子接受的教育,除了一般的品德與文化課程之外,琴棋書畫等才藝教育也很重要,此外還有茶藝、廚藝等技術教育。宋朝人之所以比較注意對女兒的培養,是因為那時候人們認為,女孩子也應當知書識禮,有文化教養,不要粗鄙無文。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要到明朝時才出現,宋朝人還沒有這樣的偏見。

  一般人家也相信,將女兒培養好了,長大後也容易找到一個好夫婿。宋朝才女王瓊奴,常山人,兩歲時父親病逝,母親童氏帶著瓊奴改嫁富翁沈必貴。沈必貴膝下無子,對瓊奴視同己出,寵愛有加,給女兒聘請了最好的老師,給予她最好的教育。瓊奴十四歲時,「雅善歌詞,兼通音律,言、德、工、容四者咸備,近遠爭求納聘焉」。不用上交友節目,遠近好人家都爭著託媒人上門求親。

  瓊奴的繼父畢竟是富翁,有經濟條件培養女兒。宋朝還有一個小名叫作英奴的女子,出身卑賤,出生于英州(今廣東英德),後來父親去世,隨母流落於潭州(今長沙)。才八歲大,母親又撒手而去,寄養在竹器匠張文家。一日,官妓丁婉卿路過張家,見英奴貌美而聰慧,便想收養為女兒,好好培養她,日後就是一位大明星了—說到這裡,我們必須先說明一下,宋朝的官妓並不是現在所說的妓女,而是歌伎,相當於今天的女歌星。

  丁婉卿便請張文吃飯,也不談收養英奴的事,幾日後又送來一筆錢給張家。張文跟丁婉卿說:「我是窮苦人家,市井小工,受您大禮,無以為報。您有什麼事,請直說。願盡愚圖報,少答厚意。」丁婉卿說:「我愛英奴容色,如果你願意讓我領養她,不但今日有重酬,異日亦獲厚利。」就這樣,丁婉卿將英奴領走了。

  此時英奴十歲,已經懂事,知道丁婉卿想培養她當歌星,但她心裡十萬個不願意,因為宋朝的歌伎雖非妓女,但社會地位並不高,這點不像今日的女明星,所以成天大哭:「我孤苦一身,流落萬里,勢力微弱,年齡幼小。無人憐救,不得從良人。」不過丁婉卿對她很好,「若慈母之待嬰兒」,不但給她錦衣玉食,還教她音律、書畫、詩詞諸般才藝。

  到英奴及笄之年,已是大美人一個,「肌清骨秀,發紺眸長,荑手纖纖,宮腰搦搦,獨步于一時」。她又生性敏慧,「解音律,尤工詩筆」,所以潭州的社會名流舉辦宴會,都要派人用寶馬香車來請她過去唱歌。酬勞之豐厚,自不待言。

  英奴因生父姓譚,便取藝名「譚意歌」,看這名字,就可以想見其才情。一次意歌在名流聚會上認識了潭州茶官張正字,一見傾心,私定終身。其間經歷過一番悲歡離合,最後兩人又重逢於潭州,有情人終成眷屬。張正字納彩問名,禮聘意歌,婚後帶著她赴任京師,公主與王子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意歌「治閨門,深有禮法,處親族皆有恩意,內外和睦,家道已成」。後意歌「生一子,以進士登科,終身為命婦。夫婦偕老,子孫繁茂」。

  譚意歌有幸福的人生歸宿,應感謝養母丁婉卿對她的悉心栽培。若無丁婉卿教她才藝,帶她進入社會名流的社交圈,她便沒有機會結識夫君張正字。

  也有一些人家,之所以盡心要將女兒培養成才,是希望女兒長大後能夠找一分高收入的工作,幫著養家。南宋時浙江一帶,有一種比較奇特的風氣:尋常市民若生了男孩都不怎麼高興;要是生了女孩,則視為掌上明珠,倍加呵護,「隨其姿質教以藝業」,如棋道、琴藝、歌舞、茶道、書畫、服裝設計、廚藝。女兒長大後,便可以憑著一身出色的才藝,有機會被官宦之家或大戶人家雇為「本事人、供過人、針線人、堂前人、雜劇人、拆洗人、琴童、棋童、廚娘」。這些名目都是當時比較風光的職業,收入很高。其中廚娘排在下等,但儘管如此,廚娘雍容華貴的氣勢,也絕非尋常人家可比。

  曾有一位太守,休假在家,想起京都廚娘「調羹極可口」,便託朋友在京城物色一名廚娘。未幾,朋友找到一廚娘,「其人年可二十餘,近回自府第,有容藝,能書算」。幾天後,這廚娘到了,但在距城五里的地方停下來,遣腳夫送來一封告帖,「乃其親筆也,字畫端楷,曆序『慶幸,即日伏侍左右』,末『乞以四轎接取,庶成體面』。辭甚委曲,殆非庸女子可及」。太守不敢怠慢,派了一頂轎子前往迎接,「及入門,容止循雅,翠襖紅裙,參視左右,乃退。」這樣的廚娘,連太守都深深折服。難怪江浙人家都想生個女兒好好培養。

  宋朝社會湧現了很多出色的女詞人、女畫家、女醫師、女茶藝師、廚娘,還有一些女童甚至參加了科舉考試,這跟宋朝人家比較注重培養女兒的才藝與文化知識是息息相關的。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