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膜回收三原則 舉手之勞減碳排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925 10:14:52)農田敷蓋用的塑膠膜屬於農業消耗品,使用過的農膜,因整理成本考量,清理業者回收意願較低,導致農膜堆置垃圾場或路邊,甚至露天燃燒,易造成環境髒亂及空氣污染。因此,農糧署已輔導嘉義縣東石合作農場設置區域型農業塑膠資源清洗循環場,農民只要依循農膜回收三原則,經去除殘株異物之田間農膜,交由該場域進行破碎、水洗及乾燥處理後,即可售予再利用機構作為塑膠顆粒之原料,除了可減少石化產業產製新塑膠原料所衍生之碳排外,另所餘土壤亦可回歸農田永續利用,資源循環又減碳。
田間農膜回收資源再利用
一般農膜常用於草莓、鳳梨、瓜果類等作物栽培,可抑制雜草、維持土壤濕度與溫度及降低病蟲害發生率,經查依111年綠色國民所得帳資料顯示,臺灣每年廢棄農業塑膠(包括棚膜、農膜、菇類培植廢棄包塑膠膜等)數量約1.3萬公噸。
農糧署說明,嘉義縣東石合作農場附設之區域型農業塑膠資源清洗循環場,自113年6月運轉至今,已清洗去化40餘公噸農業塑膠。籲請農友務必依農膜回收三原則辦理,即「天氣好且土壤乾燥時回收」、「清除殘株、石子及抖落砂土等異物」、「捆好、摺疊整齊,並依材質分類」,農友舉手之勞所回收的農膜,送至循環場域進行破碎、水洗、乾燥等程序,提供再利用機構作為產製塑膠顆粒之原料,再製成塑膠花盆(盤)、垃圾袋等物品,達到資源循環再利用及淨零減碳之功能。
使用農膜回收機事半功倍
農糧署強調,一般農友以人力收捲農膜,耗時費工,為提高作業效益,輔導引進農膜回收機並提供補助,農友個人申請購買農膜回收機,每部補助1/3;倘由農民團體申請(如合作社、農會、產銷班等),則每部補助1/2,如有需求可透過當地農會提出申請,並由該署各區分署協助辦理。
農糧署補充說明,目前南投及桃園等地區已採用機械回收農膜,成效良好,為了擴大補助田間農膜回收,並提升農友環保觀念與正確認知,該署將陸續與地方政府、農民團體合作辦理宣導觀摩與講習會,以鼓勵農民或農民團體使用農膜回收機,提升田間回收效率,並減少農民因為人工回收農膜所造成的職業傷害,以達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