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企業因應氣候變遷 面臨關鍵十年

發稿時間:2024/03/27 14:29:5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27 14:29:50)依據PwC Taiwan《2024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轉捩時刻 加速重塑》,全球(22%)、臺灣(17%)企業領袖認為在過去五年中,氣候變遷對企業獲利造成重大影響,而有更多(全球30%、臺灣25%)企業領袖認為氣候變遷將在未來三年高度影響企業獲利。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指出,在氣候風險日益高升之情況下,企業必須進行以下三大關鍵行動,以提高韌性、化危機為轉機:

一、整體營運策略整合是必要課題:
因應氣候變遷影響,全球碳排放有價化所衍生的碳稅、碳費及碳交易法規,不只高碳排產業財務績效會受到影響,綠色通膨也將間接影響更多產業,因而對全球經濟體系造成重大影響。企業要永續發展,必須評估短中長期下,法規及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對自身產品、產業鏈、營運方式的影響與因應方式,以及對未來的財務影響。

2023年發布的國際永續報導準則IFRS S2「氣候相關揭露」,要求企業揭露以下因應氣候變遷策略相關之資訊:
1.企業的資本支出、重大收購及撤資、合資、業務轉型、創新、新事業領域及資產報廢等等之計畫,其資金來源,以及對企業財務狀況的短中長期影響。
2.與低碳經濟相關之產品收入增加、因氣候事件對資產造成的實體損失成本、氣候變遷減緩調適相關費用等項目,對企業財務績效及現金流量的短中長期影響。

李宜樺分析,從這些要求,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的最高決策單位將氣候風險和機會對企業的影響整合到營運策略的考量,是投資人期待企業在氣候危機時代維持及提升其企業價值的重要關鍵。企業也需要使用氣候量化模型進行不同時間軸下的氣候情境分析及韌性評估,供決策單位參考。

二、創新轉型加速脫碳是必要路徑
《2024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顯示,全球(41%)與臺灣(29%)企業領袖在過去一年中,能夠接受氣候友善投資報酬率較其他項目低,李宜樺表示,顯示這些企業正把握機會,根據氣候變遷的趨勢和需求,創新和轉型自己的營運模式,創造競爭優勢。例如,透過與供應商合作,開發低碳產品和服務,如低碳汽油、低碳預拌混凝土和水泥、綠能電弧爐煉鋼、及其他次級生產或再生循環之產品,以滿足環保意識和需求。企業也可以透過數位化、智能化等方式轉型,改善自己的生產和運營效率。

同時,除了氣候行動,自然為本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也是全球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重要關鍵。雖然在《2024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中發現,高比例的全球(36%)與臺灣(35%)企業領袖不打算投資大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成本、技術與監管標準均可能是企業領袖卻步之原因,惟除了以科技為主的碳捕獲、再利用及封存(CCUS)以外,透過大自然增加碳匯是少數能夠直接減抵企業碳排放之關鍵技術。「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Task Force on Nature 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最終版本也在2023年發布,引導企業透過評估營運對大自然的衝擊以及對企業的影響,從而發展維護大自然碳匯系統的自然解方。臺灣相關主管機關也積極推廣自然為本解方,環境部今年2月已發布首批143項自願減量方法清單,企業應積極投資和執行此類減量技術成熟、可計算且有成功案例的自願減量方案。

三、接軌國際透明揭露是必要做法
永續風險與機會及其因應對企業短中長期財務影響的評估與揭露是國際趨勢。國際永續揭露準則IFRS S2聚焦在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財務影響,臺灣金管會自2027年起開始循序漸進推動,企業需在股東會年報中,從合併母子公司集團角度,揭露使用情境分析來評估之氣候韌性和短中長期之財務影響。在揭露範圍更廣、資訊更深、時程更早、責任更重之多重挑戰下,企業必須盡早建立相關制度及流程,以正確及時提出符合準則規定的揭露資訊。

此外,歐盟也在2023年敲定歐盟永續報導準則(ESRS)主要內容,除了歐盟上市公司及大型企業,也影響到在歐盟有重大業務的臺灣跨國企業。另外,企業亦應考量揭露內容取得外部確信,確保資訊品質,取得利害關係人信任。透過與國際接軌的透明揭露,建立投資人及相關利害關係人對企業的信心與信任,也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之一。

李宜樺表示,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之《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分析結果,未來十年全球前十項長期風險中,有半數來自環境風險,極端氣候事件更是榜首。企業如何加速調整自己的策略和行動,適應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和機會,將是未來十年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