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長新冠解析】疫情趨緩後,營養師提醒!顧好腸道菌相,增加普拉梭菌!預防與改善長新冠症狀!

發稿時間:2022/09/09 19:05:35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909 19:05:35)Covid-19疫情,從5月開始與病毒共存後,確診人數一直居高不下,好在因為疫苗普及率高的狀況下,讓疫情於7月開始趨緩,但緊接而來的就是長新冠(long covid)的議題,要該怎麼預防或改善呢?其實腸道菌非常重要,在這篇專欄中將和你分享如何養好腸道菌和預防長新冠問題。
 
【長新冠是什麼意思?失眠,咳嗽外又有什麼症狀?】
 
長新冠,是指在染疫後雖然康復,但因為病毒感染或是組織受損,所導致長期常態發生的副作用症狀,在早期以「後遺症」、「副作用」等等稱呼。但在最近因為案例越來越頻繁,國外也開始用「long-covid」來統稱這一類的後遺症,因此台灣的媒體與醫界也普遍稱為「長新冠」,意即「長期發生的新冠肺炎後遺症」。
 
【不只咳嗽呼吸症狀,消化與神經系統也都可能受到影響】

長新冠案例越來越多,症狀亦相當多元。
長新冠案例越來越多,症狀亦相當多元。

長新冠症狀分5類,從呼吸到消化都有
新冠肺炎的病毒株,雖然針對的是呼吸道和肺部攻擊造成發炎現象,但卻影響許多問題,像是有人的嗅覺出現問題、有人會有腦霧現象,很顯然的Covid-19造成的發炎問題更是系統性,擴及到全身!
 
長新冠的狀況亦是如此,在美國疾管局的資料顯示(連結1),新冠後遺症最常發生的有:
一般症狀:疲勞、體力減低等
呼吸與心臟症狀:呼吸困難、短促、咳嗽、胸痛等
神經症狀:頭痛頭暈、記憶力與注意力不集中(腦霧)、焦慮
消化系統症狀:腹瀉、腹痛
其他:關節、肌肉酸痛等
 
長新冠症狀發生率可達20%,時長達到數月至數年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時,即正式確立了長新冠症狀(Post COVID-19 condition),且根據數據指出大概約有10-20%新冠肺炎患者會發生長新冠症狀(連結2),且可能會持續發生到數年(連結3)!
 
所以,接下來的任務不僅是防疫,而且是要防後續的長新冠問題!
 
【長新冠與腸道菌密切相關!普拉梭菌含量減少更會提高長新冠發生風險!】
目前長新冠的發生原因尚未明確,有些文獻猜測指組織受到不可回覆的破壞、有些研究指稱轉變成慢性發炎,而最近的研究卻將矛頭指向腸道菌相!
 
普拉梭菌含量是長新冠的關鍵!普拉梭菌含量較低的染疫病患,更容易出現長新冠症狀 -
 
腸道菌中有非常多種細菌,有「中性菌」,也有著會產生發炎問題的「壞菌」與幫助調節生理機能的「好菌,而這些細菌可能與長新冠症狀有關,尤其是屬於好菌的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特定益生元可幫助腸道普拉梭菌生長。
特定益生元可幫助腸道普拉梭菌生長。

2021年時,香港大學的學者就連續發表了兩篇研究,證實腸道菌叢對於長新冠的影響性!研究發現具有長新冠症狀的病患,腸道中壞菌含量較高以外,許多益生菌含量都有顯著較低的問題,而且特別是普拉梭菌,幾乎是益生菌中最具關鍵的一個(連結4、連結5)!
 
不只長新冠,幼兒的MIS-C症狀也與普拉梭菌含量有關 
長新冠是較為輕微,但長期困擾生活的症狀,但對於幼兒而言,MIS-C就不是鬧著玩的了! 
MIS-C(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是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在新冠肺炎康復後,發生全身性的高強度發炎問題,輕者可能會有呼吸困難、胸悶,重者可能會出現昏迷甚至有死亡風險。
然而,目前MIS-C發生原因十分不明,但最近有研究發現在發生MIS-C的兒童體內,普拉梭菌含量大幅度減少,這也可能是新冠肺炎改變了腸道菌叢,但康復後持續發生炎症的可能原因(連結6)!
 
普拉梭菌是重要的丁酸菌,能調節免疫、發炎與腦部記憶
普拉梭菌是人體中重要的「益生菌」,透過產生丁酸而具有調節免疫、抗發炎的效果,甚至也有學者將普拉梭菌稱呼「抗發炎菌」,普拉梭菌也可透過此機制與腦腸軸線,調整腦部機能,增強認知功能等功用!
所以在前文有提到,長新冠的人會出現腦霧、免疫力低落與長期發炎等等問題,可能也就是因為染疫病患腸道中的普拉梭菌的含量下降,影響了免疫、發炎機制,甚至是腦部記憶與情緒所導致!
 
【想要預防長新冠?普拉梭菌難以直接補充,需以特定益生元才能幫助腸道的普拉梭菌生長!】
普拉梭菌可以具有發酵產生丁酸的能力,也具有調節免疫與抗發炎的效果,可能有助於預防長新冠的發生,那我們可以直接補充普拉梭菌嗎?接下來,營養師將會和你分享如何增加腸道的普拉梭菌含量!

普拉梭菌屬極度厭氧菌,難以分離製成益生菌膠囊
 
普拉梭菌可謂是人體中最重要的益生菌之一,但很可惜的是因為普拉梭菌是極度專性厭氧菌,姑且不論製成膠囊後的穩定度,光是在培養或包裝時碰觸到氧氣就會失去活性。
即便克服了製程問題,膠囊在消化道中分解釋放出益生菌時也會碰觸到一定量氧氣,這都可能使得普拉梭菌的活性大幅減弱!
所以,至今為止尚未有任何業者或生技公司,能直接將普拉梭菌製成益生菌商品!直接補充普拉梭菌不可行,我們就可以透過飲食和膳食補充品的方式,提供普拉梭菌營養,幫助普拉梭菌在腸道內生長!
 
飲食的膳食纖維,對增加腸道普拉梭菌的幫助有限
一般而言,飲食中的膳食纖維應該會提升腸道益生菌含量,但有趣的是高膳食纖維的飲食卻無法有效提升腸道普拉梭菌的含量!
在2010年的文獻中,學者進行了14天的實驗,實驗方式將受試者分成三群,分別攝取無膳食纖維飲食與高量膳食纖維(每日平均29克)。在14天的研究發現,攝取高膳食纖維的組別,腸道中的比菲德氏菌比例上升,但普拉梭菌含量和佔比,卻顯著低於起始點。(連結7)。

新鮮奇異果無法增加腸道普拉梭菌含量,可能與其果膠膳食纖維含量不夠有關。
新鮮奇異果無法增加腸道普拉梭菌含量,可能與其果膠膳食纖維含量不夠有關。

然而,文獻中並未特別說明原因,推測可能與實驗的膳食纖維種類有關!在這個研究中,能給予益生菌能量的是果寡糖與豌豆膳食纖維,有可能在前端就已經被其他益生菌發酵,而無法提供能量給生活於腸道後端的普拉梭菌。
 
普拉梭菌位於大腸深處,需要消化緩慢的膳食纖維(益生元)
 有些膳食纖維因為結構較為簡單,可能在腸道前端即被其他菌叢發酵分解,難以到達普拉梭菌所在之處,因此僅有少數結構複雜的膳食纖維,可以到達普拉梭菌之處作為益生元,幫助其生長!
 
黃金奇異果粉Livaux®具有特殊果膠結構,能幫助提升普拉梭菌含量
 

研究顯示Livaux<sup><sup>®</sup></sup>有助於腸道普拉梭菌的生長。
研究顯示Livaux®有助於腸道普拉梭菌的生長。


 
研究發現,相較於其他膳食纖維,奇異果果膠的結構更為複雜,超過50%果膠被甲酯化,分解較慢,進入腸道後被腸道菌緩慢發酵,到深處時還有許多剩餘的果膠可以供普拉梭菌利用,幫助其生長!
 
黃金奇異果因為富含奇異果果膠成分,因此也進一步被濃縮、乾燥製成特殊的益生元Livaux®,也因為其特殊性而申請專利與發表許多研究,也因為功效的獨特性,在NutraIngredients國際益生元有連續獲得大獎。
 
在一份臨床研究中,受試者食用2,400毫克的黃金奇異果粉Livaux®達28天,結果發現原本有便秘的患者改善其排便問題以外,腸道中的普拉梭菌從3.4%大幅提升一倍,來到7%之多,顯示Livaux®有助普拉梭菌的生長(連結8)。
 
新鮮黃金奇異果並未有同樣效果
 不過有趣的是,紐西蘭皇家研究院,以新鮮黃金奇異果進行體外試驗,普拉梭菌含量並未提升,甚至有減低的現象,推測可能與實驗方式有關,營養師也推測可能也與新鮮奇異果的果膠膳食纖維含量不夠有關(連結9)。

黃金奇異果粉Livaux不只增加腸道普拉梭菌生長,亦可優化腸道環境。
黃金奇異果粉Livaux不只增加腸道普拉梭菌生長,亦可優化腸道環境。

除了直接效果以外,文獻也指出黃金奇異果粉Livaux®含有維生素C、多酚類等等營養素,也可以優化腸道環境,並幫助改變腸道菌叢生態,以協同作用幫助普拉梭菌生長!
普拉梭菌具有抗發炎、調節免疫與修補腸粘膜等等作用,是學界十分重視的新益生菌,而且研究也指出腸道中的普拉梭菌含量也與長新冠發生比例十分相關。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好好預防長新冠症狀,一定要顧好腸道的健康,第一步即可從提升普拉梭菌著手,除了攝取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外,含有特殊果膠結構的黃金奇異果粉Livaux®,少少的劑量就能好好幫助普拉梭菌的生長,幫助我們遠離長新冠的風險!
 
文/林世航 營養師
 
【專欄連結】:https://www.learneating.com/nutrition/nutrition-news/【長新冠解析】疫情趨緩後,營養師提醒!顧好腸/
 
【參考連結】:
連結1: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long-term-effects/index.html
連結2: https://www.who.int/news-room/questions-and-answers/item/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post-covid-19-condition
連結3: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long-term-effects/index.html
連結4: https://gut.bmj.com/content/70/4/698
連結5: https://gut.bmj.com/content/71/3/544
連結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585256/
連結7: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british-journal-of-nutrition/article/association-between-faecalibacterium-prausnitzii-and-dietary-fibre-in-colonic-fermentation-in-healthy-human-subjects/D272E00F700D47970C63A8FDDE091121
連結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152256
連結9: https://ifst.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ijfs.13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