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茶藝術季PK染技 體驗客家先民菁礐池打藍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20日電)「新北藍茶藝術季」今天登場,型糊藍染手作、扎縫大方巾、茜草根植物染與茶染,各種不同類型的古老染技大PK;在三峽區青心柑種碧螺春的茶香中,展現染布工藝五顏六色的美。
新北客家事務局今天表示,藍茶藝術季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客家文化為主軸,今天在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推出,透過野餐派對、好客茶席、藍染等,認識客家文化與三峽在地產業。
客家事務局長林素琴與三峽地區學校校長,共同展現客家先民在溪邊漂洗染布、菁礐打藍製靛,推廣天然染色工藝的歷史記憶,也開放打藍菁礐池體驗,復刻傳統「採菁打藍」的古法技藝,讓市民深入理解逐漸式微的產業文化。
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大菁是19世紀初時引進台灣北部廣泛栽植,當年在三峽山區溪谷種植,是供製作藍染原料使用的植物,在三峽區民權街的藍染產業與交易,形成一條染布街。
礐(讀音同卻)是坑池的意思,菁礐是在山上溪谷水源的地方處,以石塊堆置、構築的圓形或方形凹池,供浸泡大菁植物,再經發酵、沉澱、濾水後,收集藍泥,供製作藍靛。
被稱為「藍色魔法池」的菁礐,是昔日藍染產業興盛的證據;菁礐是提煉藍色染料「藍靛」的重要設備,將浸泡於菁礐的大菁不斷攪拌的過程就是「打藍」。
客家局說,今天也提供型糊染、扎縫大方巾DIY、及植物染茜草根、茶染DIY,提供民眾參與。
型糊染是利用藍靛糊狀染料,刮染在模型紙版圖案上,是種古老手工印花技法;扎縫也是藍染的另一技法;利用茜草根則可染出美麗的紅色,不同的茶葉色澤也將衣物展現茶染獨有的色彩。
客家局表示,藍染社群教師團是客家局所培力,活動中共同設計藍染技法與圖騰。另外,早期許多客家先民在三峽打拚,活動也結合三峽青心柑種碧螺春茶,由客籍茶行提供揉茶品茗體驗,空氣飄茶香中,將藍染重新詮釋工藝生活化。(編輯:張銘坤)11205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