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洪患龍捲風 CNN盤點2021十大氣候事件
(中央社亞特蘭大22日綜合外電報導)氣候危機今年在全球各地釀成災難性死傷。從北極、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和中國河南省等地,氣候變遷已改變世界天氣的跡象無所不在。
氣候變遷為全球各地帶來各種天災異象,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統整今年十大氣候事件。
10. 格陵蘭冰層頂峰首度降雨
格陵蘭通常白雪皚皚的冰層頂峰今年8月出現紀錄中的首次降雨。海拔約3216公尺高的格陵蘭冰層頂峰氣溫8月15日前後升至冰點以上,是10年內的第3次。落在冰層上的雨水總計70億噸,足以填滿華府哥倫比亞特區國家廣場的倒影池(Reflecting Pool)近25萬次。
根據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說法,這是1950年有紀錄以來格陵蘭冰層最大降雨量,然而科學家表示,這種情況將更頻繁發生。
9. 德州酷寒凍出人命
美國德州今年2月出現歷史性酷寒現象,中部平原地帶到東南部多數地區也能感受到這股寒意,凸顯氣候危機能引發酷熱與酷寒的極端現象。
德州衛生服務局(Texas Department of State Health Services)當時通報極端冬季氣候造成逾200人喪命,不過網路媒體公司Buzzfeed的獨立分析指出,死亡人數落在500到1000人之間。
8. 致命暴洪襲3大洲
在短短幾週內,西歐、中國河南省和美國田納西州部分地區分別發生毀滅性致命暴洪,造成多人死亡。
7月中時,德國和比利時嚴重水患造成逾200人喪命。中國河南省洪患則奪走超過300人性命。人口1200萬的河南省省會鄭州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美國田納西州驚人雨量引發暴洪,超過270間房屋被摧毀,20多人喪命,包括一對7個月大的雙胞胎。
7. 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定
美國前總統川普帶領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拜登1月宣誓就職不久後旋即簽署行政命令,重新加入這項全球性協定。拜登4月矢言要在2030年前讓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砍半。
6. 聯合國報告出現紅色警戒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每6到7年會公布一份報告,總結氣候狀態研究,最新報告今年8月出爐,報告作者做出結論,稱氣候危機「明確無誤」是人類造成,且已經發生「廣泛而迅速的變化」,當中有些變化是不可逆的。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說這份報告是「給人類的紅色警戒」。
5. 格拉斯哥關鍵氣候峰會
世界各國領袖11月齊聚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參與聯合國安排的氣候變遷峰會,即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近200個國家針對如何限制全球暖化磋商近2週後簽署格拉斯哥氣候協定(Glasgow Climate Pact),這項協定首度承認燃燒化石燃料在延續氣候危機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雖然最終協定展現些許進展,但協定文本仍未反映出科學家呼籲的急迫性。
4. 艾達颶風肆虐
4級颶風(Ida)8月底席捲美國東南部,在密西西比州和已遭風暴肆虐的路易斯安那州摧毀住家、將路樹連根拔起,並造成逾100萬用電戶停電。
科學家說,艾達符合氣候變遷讓颶風更加危險的所有特質:帶來更多降雨,登陸後移動更為緩慢,還會製造更大的暴潮。
但艾達的影響不僅止於墨西哥灣地區。隨著艾達往內陸移動,颶風尾在東北部一帶引發暴洪緊急情況。洪水在東北部造成數十人罹難,許多人在紐約市公寓地下室溺斃。
3. 12月龍捲風爆發
在這充滿極端天候的一年尾聲,一連串龍捲風在12月12、13日席捲美國中西部和東南部。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份通常是龍捲風最為安歇的時候,但溫暖氣溫卻帶來了歷史性紀錄。
在肯塔基州,龍捲風將路樹連根拔起、把住家夷為平地,還造成數十人喪命,州長貝希爾(Andy Beshear)在記者會上表示,這些龍捲風的毀滅程度已達到「我從未見過的地步」。
2. 熱浪侵襲美國西北沿岸
6月底時,空前熱浪席捲美國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和加拿大卑詩省,創下破紀錄高溫,科學家指出,要不是人類造成氣候變遷,這種熱浪「幾乎不可能」出現。
在卑詩省,這波熱浪助長了快速蔓延的野火,這場大火在氣溫飆升至攝氏49.4度、創下加國史上最高溫紀錄的一天後,讓李頓村(Lytton)付之一炬。
1. 乾旱、野火和水資源短缺
在嚴重災害中,美國西部一直處於歷史性的多年旱災中,科學家表示,這是氣候危機不僅左右天氣,還影響供水、糧食生產及發電的清楚跡象。
這場超大旱災也為危險的野火鋪路。今年最大的3場野火「靴筒山大火」(Bootleg Fire)、迪克西大火(Dixie Fire)和卡爾多大火(Caldor Fire)已燒毀約65萬公頃土地,面積相當於半個康乃狄克州。
科學家說,這個夏天只是未來情況的預演。聯合國8月報告總結指出,可能每10年左右一遇的乾旱,如今發生頻率增加70%。(譯者:李佩珊/核稿:劉文瑜)11012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