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研發新藥有望治逾8癌 111年一期臨床試驗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2日電)國衛院研發治療超過8種癌症多靶點小分子新藥,動物實驗有顯著藥效癌別包含存活率低的「癌王」胰臟癌,此新藥一期臨床試驗將於明年展開,最快6年完成三期臨床試驗,有望上市。
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天舉行多靶點小分子新藥研究成果記者會,並將臨床試驗中新藥技術移轉國內生醫公司,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謝興邦團隊運用激酶蛋白結構與活性最佳化的策略,成功開發「多靶點激酶臨床藥物DBPR114」,在8種以上腫瘤生長動物模型均有顯著的藥效活性。
謝興邦說明,這款針劑型新藥在動物實驗具藥效癌別,包含口腔癌、胃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膀胱癌、攝護腺癌以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等,尤其在肝膽腸胃相關癌症特別有效。推估未來臨床試驗主要可能以胰臟癌、肝癌、胃癌和膀胱癌為優先。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所長張俊彥將這款多靶點小分子新藥視為癌症治療新希望,他說,台灣民眾罹癌率逐年攀升,癌症已連續41年位居國內首要死因,據統計,2016年到2019年4大癌症的5年存活率一個比一個低,號稱「癌王」的胰臟癌甚至只有5%的存活率,多數患者僅能存活2年。
為何癌症有別於一般疾病更難治療,張俊彥解釋,主因是腫瘤生長和存活不僅依賴一種受體或一種信號通路變異或缺失,利用單一靶點標靶治療無法有效殺死腫瘤細胞。他將此比喻為搭乘北捷至台北車站,「必須把紅線、藍線、綠線等阻斷,讓抵達北車可能性消失」,才能阻止癌細胞生長。
謝興邦表示,這款多靶點小分子新藥預計明年展開第1期臨床試驗,收案對象以晚期實體瘤病人為主要病人,須符合接受現行標準治療皆失敗,但身體狀況良好者,不論癌別皆可報名參與,最多收案40人,採取一週給藥一次,確認新藥安全劑量。
接受此新藥技術移轉的朗齊生醫總經理陳丘泓說,臨床一期試驗收案對象除台灣人,也規劃在澳洲收案,第1期臨床結果約需2年左右才能出爐。謝興邦補充,第2期臨床試驗傾向以第1期藥效顯著的癌別為主要收案對象,第2及3期臨床試驗也各自約需耗時2至3年,推估最快6年完成所有臨床試驗。
謝興邦表示,這款多靶點小分子新藥因為可以同時抑制多條癌症細胞增生必要的訊息傳遞路徑,其優勢除了包含更有效的抑制癌細胞生長外,預計還可降低副作用、克服抗藥性,可望展現更好、更廣的抗癌效果。(編輯:管中維)11011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