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專欄 疫情下的中國人──自豪的臉孔下擔心著風吹草動
推薦閱讀
一位中共官媒退休主管直言,官方強大的疫情控制力與輿論宣傳力,加上歐美防疫的不給力,讓中國當局灌輸的自豪感,有了吸引力。
但他提醒,人們對武漢封城的恐懼傷疤還在,害怕一旦自家成為疫區、甚至自己成為病例,在官方嚴厲控制及「健康碼」制度下,無論染疫還是痊癒,甚至只是住在疫區,都會寸步難行。
至於這種對防疫的自豪感,充分反映在今年不到30歲的北京藝術工作者小慧臉上。
在小慧口中,如今的中國,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而且「疫苗不是快出來了嗎」。在談到她的不少國外親友,仍被中國官方「嚴防死守」卡著回不了國時,小慧顯露出的除了擔心,更多的是對官方防疫的肯定。
小慧自豪地說:「中國生活環境不好,大家往外跑;但國外疫情控制得不好,大家往回跑;這就是『用腳投票』。」
當然,不是所有中國人都這樣想。但類似的話,上自高官、下至送餐送快遞小哥及餐館裡送菜的小姑娘,從不少中國普通民眾的口中,都能聽到,且為數可觀。
與前一個冬天的混亂對照、與歐美至今的失控相比,中國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的防控上,足堪自豪。不但讓民眾重拾笑容,更讓中國官方有了不斷對外自誇,且塗抹疫情初期隱瞞與混亂的資本。
但在11月,天津市濱海新區出現本土病例後,當地不少大學生的反應,卻讓這股自豪,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天津濱海新區裡的「大港大學城」,有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天津外語學院大港校區、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等7所院校逾1萬名學生就讀。11月20日,當官方公布一名確診病例的住處距大學城3公里後,有中國媒體報導,學生們人心惶惶,整個寢室害怕得睡不著。
北京一位退休公務員老徐的姪孫女,就是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的大二生。他形容,這位寶貝姪孫女,當時害怕地在電話裡,向母親哭訴了快一個小時。
老徐說,與其說怕染疫,孩子們更怕的是日後學校一旦成為疫區,「去哪兒都去不成,連家都回不成」。畢竟,中國還是有部分公共場所及商家,進出還是要看健康碼。參加活動,還是要看最近有沒有出入過疫區。
原來,深聊之後才發現,不少中國民眾雖然肯定本國的防疫成績,正常地逛街、健身、吃美食。但只要疫情上一有風吹草動,頭一件事,就是忙著檢視自己、親人、同事,甚至孩子的老師,有沒有到過疫源地。因為,人人都害怕日後「寸步難行」。
前述官媒退休主管分析,這種「嚴防死守一刀切」的防疫,副作用就是人們在面臨疫情調查時的隱瞞,深怕被拒之門外。只要「碰運氣」沒被查到,一切OK。但若大家都這麼認為,只要疫情一有風吹草動,加上資訊欠缺透明,「怎麼還自豪得起來」?
他更直指,武漢肺炎疫情,充分反映出中國民眾在多年威權統治下呈現的「雙面性格」。也就是,心裡既認為官方的作為「英明有成效」,但另一方面,在資訊長期欠缺透明下,人們總是對官方的作為抱持幾分懷疑。套句中國民眾常說的話,就是「多留個心眼」。
每晚的央視新聞聯播,總不忘報上全球不斷上升的武漢肺炎確診數字,有時更單獨加報美國的數字。相較於中國每天僅一、兩位數的境外移入及零星本土病例,的確讓中國官方大有面子,也讓中國的街上更熱鬧,人們的笑容更多。
前提是,一切要平安,不能有風吹草動。(編輯:翟思嘉)10912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