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東沙捕獲金絲猴蝦 登錄台灣新紀錄種「海神後海螫蝦」

2020/11/19 14:19(2024/6/27 08:3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南大學副教授黄銘志在基隆正濱漁港採集到當地漁民俗稱「金絲猴」的「紅頭龍蝦」,鑑定後命名為「海神後海螫蝦」。此蝦類身長可達29公分,1965年在南中國海域首次發現。(台南大學提供)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傳真 109年11月19日
台南大學副教授黄銘志在基隆正濱漁港採集到當地漁民俗稱「金絲猴」的「紅頭龍蝦」,鑑定後命名為「海神後海螫蝦」。此蝦類身長可達29公分,1965年在南中國海域首次發現。(台南大學提供)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傳真 109年11月19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19日電)國立台南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黄銘志,在基隆正濱漁港採集到漁民在東沙海域捕獲俗稱「金絲猴」的「紅頭龍蝦」,經鑑定後命名為「海神後海螫蝦」,正式登錄為台灣新紀錄種。

台南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採集樣本是正濱漁港漁民在東沙島海域附近捕獲。這種海蝦產量稀少,平均一年捕獲量不到40隻,是基隆當地單價最高的蝦類之一。

由於國際上尚未紀錄到抱卵的成熟個體,學者對此蝦類成體大小有諸多揣測。黃銘志這次採集到10隻成熟個體,包含3隻抱卵雌蝦個體,有助於了解此蝦類的生態。

黄銘志表示,此次鑑定蝦種過程,得感謝國際螯蝦學會事務局長日本籍博士川井唯史的協助,共同合作將此稀少種類的蝦類特徵,進行繪圖紀錄、拍照及撰寫成論文,共同發表在國際期刊甲殼類研究(Crustacean Research)。

他說,這次採集10隻「海神後海螫蝦」非常難得,在鑑定工作完成後,已全數捐贈給國立台灣博物館保存,提供國內外學術單位研究參考。

「海神後海螫蝦」屬於後海螫蝦屬(Metanephrops),學名Metanephrops neptunus,其中種名neptunus是羅馬海神尼普頓的意思,中文學名取拉丁文原意「海神」,加上屬名「後海螫蝦」而成。

此蝦類身長可達29公分,1965年在南中國海域首次發現,屬於深海蝦類,在澳洲被稱為尼普頓龍蝦(Neptune lobster),特色為紅色頭胸甲及白色腹部,顏色鮮艷美麗,主要被發現在南中國海和澳洲西岸海域300公尺至600公尺深的海底。(編輯:方沛清)10911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