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諾貝爾物理學獎2得主死對頭 另1人啟發霍金迷黑洞

2020/10/6 21:00(10/7 00:2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6日電)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年頒給研究黑洞的3名學者,其中一名得主潘羅斯啟發了電影「愛的萬物論」主角霍金投入黑洞研究;而同以觀測黑洞獲獎的根策爾和吉茲,則是互相較勁的死對頭。

2020年諾貝爾獎今天頒發物理學獎,由學者潘羅斯(Roger Penrose)、根策爾(Reinhard Genzel)及吉茲(Andrea Ghez)共享殊榮。

台灣大學梁次震宇宙學講座教授陳丕燊晚間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潘羅斯在天文界鼎鼎有名,電影「愛的萬物論」主角、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之所以研究黑洞,就是受到潘羅斯的啟發。

陳丕燊提到,潘羅斯和霍金兩人發表「奇點定理」,證明廣義相對論,在一定條件下密度會高到無限大,變成一個奇點,奇點周圍連光都出不去,稱之為「黑洞」;潘羅斯和霍金曾因此研究,共同被授予向來有諾貝爾獎前哨之譽的沃爾夫獎,可惜霍金已過世,若諾貝爾物理獎早點頒,霍金應該會和潘羅斯一同獲獎。

陳丕燊表示,潘羅斯主要是提出黑洞相關理論,根策爾和吉茲則透過望遠鏡進行觀測而並驗證理論,吉茲獲獎介紹的圖片正是將恆星不同時間的位置連起來形成軌跡,發現星星共同繞著一個不發亮的點「黑洞」,「也是最靠近我們銀河系的超大黑洞」,自己上課介紹黑洞時,都會引用吉茲這張根據觀測結果做出的繪圖。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所特聘研究員朱有花接受訪問時表示,潘羅斯主要研究黑洞如何形成,根策爾和吉茲則以觀測為主,由於黑洞體積很小、質量很高,因此兩人透過望遠鏡觀測繞黑洞外圍公轉的星星,根據星星軌道和公轉速度算出黑洞質量,找出黑洞存在的證據。

朱有花提到,她在美國曾聽過根策爾的演講,根策爾對手下要求很嚴格,也製作很多儀器來觀測繞黑洞周圍轉的星星軌道,根策爾跟中研院天文所前所長賀曾樸熟識,也曾來過台灣。

朱有花表示,根策爾和吉茲同樣是透過觀測來找出證明黑洞存在的證據,根策爾較早投入黑洞觀測,而後起之秀吉茲則掌握更先進的儀器和資源,研究也青出於藍,兩人同以觀測黑洞獲獎,可說是實至名歸,有趣的是,兩人也是從不合作的死對頭,沒想到竟一起獲得諾貝爾獎。(編輯:陳仁華)10910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美德3學者探索黑洞奧秘獲殊榮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