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害防制法13年未修早過時 電子菸業者罰不怕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9日電)電子菸造成的肺病疫情頻傳,但現行菸害防制法已長達13年沒修,業者即便被抓到販售電子菸也因罰則輕,根本罰不怕。國健署今預告草案,將全面禁售電子菸,最重可罰5000萬元。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預告「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將電子菸等新興菸品歸類為「類菸品」,全面禁止製造、輸入、販售、供應等,並將吸菸年齡及購菸年齡從現行18歲提升至20歲。
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簡任技正呂孟穎告訴中央社記者,菸品燃燒後可釋放出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93種屬致癌成分,15種被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全台每年約有2萬7000人死於菸害,平均每20分鐘就有1人因此喪命。
呂孟穎說,世界衛生組織(WHO)近年曾發表報告指出,每年全球有57萬名5歲以下幼童死於二手菸及空污,加上國際間陸續出現各種電子菸等新興菸品,國際間也發生多起電子菸肺病疫情,WHO因此建議禁止或限制電子菸製造、輸入、販賣及使用。
不過,呂孟穎指出,根據現行法令,販售電子菸設備僅能依「菸害防制法」開罰新台幣1000至3000元,業者根本罰不怕,除非被發現電子菸油中含有尼古丁,才會依「藥事法」重罰,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衛生單位因無法強制搜查,實際執法仍有難度,也顯見現行「菸害防制法」早已不合時宜。
呂孟穎說,「菸害防制法」民國86年上路以來,歷經3次修正,事隔前一次修法已有長達13年,國健署曾於103年草擬修正草案、106年送進立法院通過一讀,卻因其他法案擱置,遲遲未完成二、三讀,無疾而終。
呂孟穎指出,由於近年各界對於新興菸品危害愈來愈重視,世界各國也因爆發多起電子菸肺病,包括美國多個州別、印度、南韓等均立法禁止電子菸,因此這次也將電子菸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新興菸品一律歸類為「類菸品」,全面禁止製造、輸入、販售,製造、輸入將開罰100萬至500萬元,製造、輸入業者若展示及廣告將開罰1000萬至5000萬元。
不過,近期爭議不斷的加熱菸品究竟算「菸品」還是「類菸品」,呂孟穎說,由於加熱菸是以傳統菸草作為原料,只是改以電的方式加熱,兼具菸品、類菸品特性,屬性不明,該怎麼分類尚未與財政部達成共識,近期將召開專家會議釐清,未來即便歸類為菸品,也須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後才能上市,相關草案將力拼下會期送到立法院審查,盼儘速通過。(編輯:陳政偉)1090529
吸菸有害身體健康,未滿18歲請勿吸菸。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