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專欄 香港法案將送白宮 川普難躲反送中表態
中央社駐華盛頓特派員徐薇婷/11月20日
美東時間19日傍晚,在美國參議院卡關數週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終於在濃烈挺港氛圍下順利通過。法案主要提案人、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可說在美國政壇開打數月的「挺港抗中」戰役裡,取得階段性成果。
然而,對長期重商輕人權、盼以在香港議題上噤聲來換取美中貿易協議簽署的總統川普來說,盧比歐(Marco Rubio)的勝利可能讓他笑不出來,因為這意味著「反送中」這顆政治燙手山芋,不久將會被落在他白宮辦公桌上。
美國眾議院早在10月15日,即已全院無異議通過眾院版「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目前參眾兩院版本在用字及編排上雖有多處不同,但重點架構大抵相似。這表示,即使兩院仍須花時間協調並通過一致版本,但在美國政壇目前一面倒挺港氣氛下,法案應不出多久就能送出國會。
部分外媒認為,川普恐會是法案通過最大阻礙,並猜測他可能會拒絕簽署。華盛頓郵報近日分析,為了明年競選連任,川普將美中簽署貿易協議視為優先事項,香港人權議題恐被擺在次要位置。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月也引述不具名消息指出,川普答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中貿易談判期間會對「反送中」示威保持沉默。
雖然川普在處理美中貿易上,時常顛三倒四反覆無常,但他在香港議題上罕見地說話算話。
香港情勢自10月來快速升溫,港警不只首度以實彈對示威者開槍,港府更實施高度爭議的「禁蒙面法」。但上至川普、下至美國國務院官員,大部分皆避免公開對外評論香港議題,共和黨籍的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據稱也奉白宮之命,拖延表決參院版香港人權法案。
不過,近日港警與示威學生暴力衝突畫面,受到國際高度關注,川普政府態度似乎也因此鬆動。從美國國務院本月11日發表正式聲明譴責香港暴力,到麥康奈14日承諾共同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再到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18日要求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對示威展開獨立調查,都再再顯示香港情勢已經惡化到川普政府無法再繼續噤聲、不作為。
或許對川普來說,將批評中國、香港政府的棘手工作丟給蓬佩奧、麥康奈等人去做,沒太大困難,畢竟他仍可將自己與他們切割。但簽署法案一事,全美政府上下只有川普一人可做,應如何同時顧全美國國會挺港勢力、國際觀感與中國玻璃心,恐怕是川普近期就要面對的挑戰。
翻開美國國會紀錄,截自目前為止,美國歷任總統一共動用過2580次總統否決權,其中包含川普的6次。值得注意的是,川普6次否決的都只是決議案,並不曾拒簽過法案。在這背景下,要川普拒簽擁有國會跨黨派支持、受到國際高度關注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機率恐怕不高。
再者,美國法律規定,國會通過法案後,總統有10天時間簽署或提出反對,若總統選擇什麼都不做,法案即在10天後自動生效。若川普當真顧忌中國,大可選擇以不簽署方式讓「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自動生效,或是等到簽署期限最後一天才簽字。川普2018年就是以後者方式,處理讓中國跳腳的台灣旅行法。
更重要的是,即便法案生效,最終條文是否真的付諸實行,還是取決於美國行政部門,也等於是川普說了算。所以就算「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授權美國總統以凍結資產、限制簽證等措施,制裁侵犯香港人權的人士,川普仍可選擇不動作。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事務資深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在香港情勢持續惡化之際,川普很可能會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但至於(川普)政府會願意實行哪些措施,還有待觀察」。
關於法案對香港「反送中」示威運動是否會有正面影響,前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現任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卜睿哲(Richard Bush)則不怎麼樂觀。
卜睿哲指出,即使法案順利通過,恐怕無法影響香港示威何時能落幕,反而會讓中共更有理由宣稱美方試圖煽動香港「顏色革命」,或是促使部分示威者認為有美國強力支持,而「冒了不該冒的險」。
至於法案是否能有效讓中國、香港政府尊重香港自治及自由,卜睿哲則說:「我個人的判斷是,習近平的優先事項就是維持對香港的控制,不論美國政府做什麼都一樣。」(編輯:陳永昌)108112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