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舜文新聞獎 中央社記者王飛華獲新聞攝影獎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13日電)吳舜文新聞獎今天公布得獎名單,中央通訊社攝影記者王飛華以作品「以父為榮」獲新聞攝影獎,剛獲曾虛白新聞獎項的公共電視「核廢何從系列報導」則再獲「影音類」深度報導獎。
吳舜文新聞獎從1986年成立至今邁入33年,邀請國內專業資深新聞評審委員,採一年一聘制組成評委會。每年選出「對國家社會懷有誠摯之關愛與使命感,以善盡社會公器之責」的優異新聞作品頒發「吳舜文新聞獎」以示表揚。
吳舜文新聞獎助基金會今天公布並頒發「文字類」獎項3項及「影音類」獎項3項、「新聞攝影獎」及「紀錄片獎」等共8座獎項。
「文字類」深度報導獎由聯合報「敬鵬大火周年專題報導」獲得;國際新聞報導獎由天下雜誌的「跟著佐科威看見新印尼」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由遠見雜誌「我該不該去大陸?」獲得。
「影音類」深度報導獎由台視「台灣太空20年 MIT衛星下一步」獲得;國際新聞報導獎由公共電視「核廢何從系列報導」;兩岸新聞報導獎由TVBS電視台「直擊亞洲水塔-西藏冰川特別報導」獲得。
「新聞攝影獎」由中央通訊社攝影記者王飛華作品「以父為榮」獲得;「紀錄片獎」由大愛衛星電視「墻–歐洲難民啟示錄」獲得。
評審委員總召集人蘇蘅表示,已故的嚴凱泰先生曾經說過,要常常提醒自己要有自律的精神、要有危機感,這句話非常適合來形容現在的新聞界。
她說,當下新聞界的處境,媒體人要步步為營,但也要有很大的勇氣,挑戰人們既有的看法,履行每個優質媒體的天賦。
得獎的攝影記者王飛華現場分享一個小故事,有一個邋遢的男生,因為收到一朵玫瑰花,就找來一個花瓶裝花,但瓶子很髒,男生又花了時間洗滌乾淨,放在桌上。他又發現桌布很髒,也把桌布洗了一次,然後整個房間都煥然一新。
他表示,新聞照片也可以是那朵玫瑰花,只要媒體能夠「用」好的一張照片,並且「用好」一張照片,新聞照片可讓整個新聞版面成為好的開始。
此外,公共電視核廢何從系列報導剛獲曾虛白新聞獎的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電視類,如今再獲吳舜文新聞獎肯定。公視新聞部「獨立特派員」文字記者林珍汝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不管非核家園或是核電政策如何發展,都需要面對核廢料的處理。
她說,芬蘭是全球唯一擁有核燃料的永久處置場,而芬蘭的技術來自於瑞典,瑞典也正在說服國民取得信任。因此想探討這2個國家對核廢處置,能帶給台灣哪些啟示。核廢料的議題是台灣民眾要重視的議題,她也從報導過程中看到很多未來希望。(編輯:張芷瑄)10811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