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吳音寧體制內走一遭 盼大眾聚焦任內表現

2019/8/3 10:58(8/3 11:2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3日電)體制外的作家吳音寧進體制內擔任台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卸任後直言外界不該貼她「社會運動人士」標籤,應檢視她上任後的作為與表現。

許多社運人士及學者、專家投入政府運作,但吳音寧上任後就不斷被質疑專業不足,甚至有台北市議員在台北市議會質詢時指吳音寧連財務報表都看不懂,無法勝任。

「我們也不是故意要搞社會運動」,吳音寧接受中央通訊社記者專訪表示,很多人遇到問題時,透過體制的任何方法都解決不了,只好走上街頭,重點不是社運,而是解決事情,如果有一套制度可不舉白布條就達到目標,「誰需要舉白布條?」

「什麼叫做搞社會運動的?這不也是給人貼上一個標籤嗎?」吳音寧說,台灣哪件事跟社會參與無關,政府職責就是要找更多對的人、願做事的人做事。

她說,「如果你當初找來的人就是要會做官的,代表你對做官有既定的印象」,好像會逢迎巴結、會社交才是做官。

吳音寧不諱言,台灣社會在目前狀況下確實很容易標籤化,讓這些(參與社運)人士也無法做很久;應檢視的是進體制內後做了什麼,像作為北農總經理怎麼發放獎金、公司治理做了什麼、公司收入與市場改建要提什麼具體方案,而非到底是不是很會「演戲」,大眾應檢視社運人士在體制內提出什麼政策及是否落實,「社會運動也不是永久的標籤」。

吳音寧說,到北農上班只是工作與人生轉換,在北農時就是盡力作好自己的工作,回歸後作好作家身分,「我現在所能想的事情就是要對作品有個交代」。

走回民間,吳音寧關注觸角也延伸到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法,直言農地違章工廠問題複雜,反對以通則方式解決問題,「還是應該回到國土計畫法的大脈絡下處理」。

工輔法修正後,農地既存的低污染未登記工廠須2年內申請納管、3年內提工廠改善計畫,10年內取得「特定工廠登記」,落日期限20年。

吳音寧說,台灣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重工業輕農業,在農地上先形成小型工廠,從家戶小工廠擴大成大型工廠,慢慢形成聚落,後來雖有區域計畫法規範,但中央和地方政府沒落實執法。

她說,這雖是複雜歷史結構形成的問題,加上選舉考量,大家都不想處理,但問題越來越大,應反問「台灣這塊島嶼要不要農業?」如果能不考量選票和社會壓力,還是應回到國土計畫法範疇,再討論有什麼細緻處理方法。

吳音寧表示,違章工廠也知道自己違法,卻沒得到應有的懲罰,奉公守法務農的農民一定會問:「我為什麼要守法?」最讓人無奈的是台灣社會就這樣得過且過。(編輯:李明宗)10808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