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假新聞帶風向 俄羅斯在歐洲選舉扮演影武者

2019/5/25 21:59(2020/10/3 22:3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25日專電)2017年2月4日12時19分,馬克宏競選法國總統選戰開跑之際,俄羅斯官方控制的衛星通訊社發一則新聞,稱馬克宏這位前經濟部長可能是一位美國間諜,過著雙面人生活的男同志。

據德國「時代週報」(Die Zeit)統計,這個刻意醜化候選人的假消息,短短幾天在網路上轉載了1萬7000次,可說相當成功,當時一些台灣媒體也跟進。幸好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陣營立刻澄清,受傷害的程度有限。

自從俄羅斯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明顯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甚至可能左右選舉結果後,歐洲各國就對假新聞對民主的威脅高度警覺。

去年9月瑞典大選,瑞典的情報機關甚至公開警告選民「其它國家」網軍和駭客的攻擊愈來愈活躍,「不要完全相信網上的新聞」,可見假新聞氾濫成災的情況有多嚴重。

在這裡,「其它國家」指的當然是俄羅斯,在瑞典國防大學任教的艾格涅爾(Robert Egnell)解釋:「俄羅斯系統性而且有效地透過假新聞來影響其它國家。」

今年5月初、歐洲議會選舉前夕,捷克情治單位首長庫戴爾卡(Michal Koudelka)也在國會警告,俄羅斯利用假新聞和花錢贊助候選人的方式影響歐洲的選舉,提醒全國防範俄國的網軍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今日俄羅斯(Russia Today)和等媒體帶風向。

為何俄羅斯一再對歐洲發動資訊戰?首要目的是製造歐洲社會的恐慌,讓內部的對立情勢升高,進而弱化歐洲的民主,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德國的麗莎(Lisa)事件。

2016年初,13歲的俄羅斯裔女孩麗莎在居住地柏林失蹤一天後,她的家人向俄國媒體宣稱,她被阿拉伯男子綁架和強暴。當時,德國正值難民潮高峰,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難民入境,全國官員和義工為了收容難民忙得手忙腳亂。

儘管案情還不明朗,警方也沒有證實,俄羅斯的國營媒體依然煽風點火,直指麗莎被難民強暴,各種誇大而且沒有證實的消息透過社群媒體瘋傳。

一時間,德國社會人心惶惶,難掩憤怒的民眾上街遊行,對難民排斥的情緒快速發酵。連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都出面批評德國警方調查不力,刻意隱瞞難民問題。

事後證實,麗莎是自願離家,但這起子虛烏有的性侵案,的確加深了民眾對難民的刻板印象,挑起排外情緒,讓德國成了極右勢力崛起的溫床。

歐洲的極右民粹人士也與俄羅斯保持親密關係,裏應外合造成歐洲內部的分化,例如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在國內,他破壞民主法治,收緊對司法、媒體和大學的控制;在歐洲,他與各國排外勢力結盟,反對歐盟統合的深化;對外,他卻從不掩飾對獨裁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好感。

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議員,也頻頻出訪克里米亞半島,用行動支持俄羅斯的出兵佔領,自甘淪為俄羅斯的宣傳工具。領導訪問團的議員富隆邁爾(Markus Frohnmaier)甚至直言,「克里米亞半島現在屬於俄羅斯,這點已經無法改變」。英國廣播公司(BBC)上個月才報導,克林姆林宮內部的一份文件,將他定位為有潛力「完全聽使喚」的人。

上週,奧地利爆發的政府醜聞轟動政壇,正好坐實了各界對極右領袖刻意討好俄國的批評。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領導右翼民粹的自由黨(FPOe)長達14年的史特拉赫(Heinz-Christian Strache)在2年前國會選舉的前夕,私下拜託一位自稱是俄國富豪親戚的女子買下奧地利媒體以攻擊政敵,還承諾如果當選將用公共工程交換,過程全被秘密攝影機偷拍下來。

史特拉赫為此引咎辭去自由黨黨主席和副總理,他討好俄國金主的醜態畢露,讓歐洲各國的極右派相當尷尬。(編輯:高照芬)10805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5